浅议疫情防控优化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浅议疫情防控优化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谭柏龙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9

【摘要】: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取消了,社会上各种活动放开了,全国第一波大规模的新冠感染高峰也过去了,一方面,“阳康”后的学生身体状况恢复如何?“阳康”后会不会出现“二次感染?另一方面,还没有“阳”过的学生,也处在即将被新冠感染或正在被感染的状态中,身体状况又如何?再加上季节性“流感”袭扰,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学校训练场也不可能大规模安装适时检测学生身体状况的仪器,那么,在目前的环境下,体育老师如何能够更准确的进行体育教学?如何依据现实情况去判断学生身体状况?本文依据现实体育教学环境,依靠中华中医理论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学生的实时身体状况,为体育教学提供些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防控优化  体育教学  望闻问切  科学锻炼

国家对于新冠痊愈标准有明确规定,比如说体温正常、症状消失、CT呈阴性以及连续三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是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痊愈标准还没有成型,由于病毒感染会攻击心血管系统,感染后一段时间内,抵抗力都比较低,此时受损伤风险更高一些,在身体状况还没有彻底恢复的情况下,负荷较大的运动会给孩子造成难以评估的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能及时衡量出学生的身体状况,采用分类教学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用语,指通过观气色、听声息、询症状、摸脉象诊断病情。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学习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具备基础的医学知识,对于“阳康”后的学生,体育老师只要全程关注,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眼神、表情等,判断出学生的状态并及时作出调整;通过听闻学生的呼吸声、咳嗽声等比对心肺功能;通过询问学生的身体感觉、最近的饮食情况、睡眠状态、运动后的反应等了解体能情况;通过常用的“心率”测试了解运动强度的大小。而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分类教学的依据,在运动实境中“切准脉象”,厘清实况。

一、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望诊”

望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主要包括望神、色、形、态,望头颈、五官、皮肤、二阴、舌、排泄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望神、望色、望舌。望神的关键在于两目、神情、气色、体态。中国人的面部常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而常见病色有青色、赤色、黄色、白色和黑色5种,分别见于不同的病证。

体育教学中,不管是开始部分的考勤,还是基本部分的训练,以及放松部分的舒缓,体老师都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精、气、神等来判断学生的情绪、意志力、注意力是否在线,从而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状态。

1.“望”面:因为面部是"五官”之府,能充分地表现出人的情绪,还能比较准确地显示出当前的身体状况。正常情况下:当学生承受较小的运动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运动负荷时,脸色绯红,面部有汗下淌;当承受的运动负荷过大时,脸色会发白、满头大汗。但如果身体因为疾病或“阳”后没有彻底恢复,即使是很小的运动负荷,学生也会大汗淋漓的,如果处于新冠感染中的学生,更是连走路都会很吃力。

2.“望”动作:除观察学生面部表情以外,体育老师还应该观察学生训练时的“形与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协调、动作方向、动作节奏等,来推断学生的实时身体状况,从而分配与之相适应的训练强度,或暂停休息。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闻诊”

   “闻诊”在中医理论中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听病人的呼吸、语言、咳嗽、呕吐、呃逆、肠鸣等各种声响。健康人的声音,虽有个体差异,但发声自然、音调和畅,此为正常声音的共同特点,反之则为疾病的征兆,如语声重浊、嘶哑、呻吟,语声低微,呼吸气喘等。

   1.“闻”说话:学生的话语、笑声、讥讽声、叹息声,甚至是调皮时发出的怪笑都能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状况。正常情况下,学生会认真听讲,集中精神去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一般不会发出响声,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对上课内容的议论,对精彩示范的赞叹声,可当学生身体异样,就会少言寡语,呆若木鸡,考勤时他答的“到”都会是有气无力的,投入训练后,往往会发出阵阵叹息和种种不满的牢骚声,甚至伴随着对其他同学和老师气愤和敌对。

2.“闻”运动:体育老师还应多注意”耳闻"学生训练时身体反映的声音,如篮球教学中:学生完成拍球、运球、传球、投篮等动作的声音;跳高、跳远教学中:学生脚步的轻重、快慢、强弱的声音;武术教学中:学生完成击掌、踢腿、出拳、挥舞器械的声音等,这些“闻”也都有助于判断学生的实时身体状况。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问诊”

中医问诊的内容很多,有一般问诊:问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等。还有就是问现在症:是询问人就诊时感到的病痛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是问诊的重点内容,同时还伴随着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及口味,问二便等。      

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老师最有用的“问”是问现在症,当通过“望闻”观察出个别学生异样时,就可以通过“问诊”来了解学生最近的身体情况;对于身体有异样或“阳康”恢复期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一定要以恢复为主,适当的降低强度和节奏,开展循序渐进的恢复训练。

四、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切诊”

切诊分脉诊和按诊,脉诊是触按受诊者的脉搏,按诊则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进行触压。诊脉常用部位有人迎、寸口、趺阳三脉,分别对应人的颈动脉、桡动脉、足背胫前动脉。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脉数一息四五至(60~90次/分钟),均匀无歇止,脉形不大不小,不滑不涩,脉势从容和缓,应指有力。

体育教学中,老师经常通过学生的脉搏,来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和学生的生理反应,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帮助学生,另一方面也能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触觉及时判断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完成训练情况。体育老师都学习过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的医学知识,通过“切诊”能够及时发现身体有异常的学生。

五、科学有规律的恢复“阳康”后的身体

青少年学生因为在疫情管控期间运动量非常少,又因为“阳康”后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没有完全恢复,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根本无法立即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因此体育教学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规划:第一阶段应该以恢复为主,呼吸练习、温和的步行、韧带的拉伸和平衡练习等较为适宜;第二阶段可进行低强度活动,散步、慢跑、摆臂练习等,在能够胜任的情况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在没有出现运动不适的状况下,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三阶段可尝试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运动形式包括快走、中速跑、小跳等;第四阶段则可进行具有有效技能的中高等强度练习,例如:中高速跑、慢节奏跳跃等,而第五阶段则可回归到正常,能够完成新冠疫情之前的正常锻炼了。

六、结束语

新冠病毒给人类身体带来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其发病程度和恢复情况只有类似却无规律。但是,体育教育是有原则和规律的,所谓“活动有方,五脏自和”。作为体育老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大课间的安排循序渐进的为学生们进行身体素质恢复;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中“望闻问切”也可以让体育老师能够胸有定见,对学生身体是否有异样,是否能进行正常运动都一清二楚,把“望闻问切”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1]丁冠铭.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赵山林,张青娟.以职业教育为先导创新高职体育教学[J].科技资讯,2018(27):11.

[3]高峰.探究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J].科技资讯,2018,45(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