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行为德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中等职业学校行为德育策略

刘年华

(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信息化、机械化、人性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从业者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中职学生学历低,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容易有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现象,就业稳定率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价值观有待提升。尤其是受现在大环境和网络的各种思潮影响,学校传统德育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青少年的需要,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工匠精神,已成为中职学校势在必行的德育课题。

本文便依据教师的行为德育工作经验和调研结果,提出了以下行为德育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行为德育;策略

【引言】: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者在中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首先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现状,基于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教育过程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行为实践教育,构建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端正学生思想,提升中职学生道德水平和社会适应力。本文就对以上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现状

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确实存在很大难度,这是因为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观念正在形成,品德层次参差不齐,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学业和就业两重压力,心理状况较为复杂;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律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部分存在打架、斗殴、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世界中的“德育真空”

随着虚拟网络世界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其中,网络对他们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尤其是学业不紧张的中职学生。网络对于学校德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主动的、强劲的态势。从积极的方面讲,它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大量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可以直接成为德育的手段和内容。从消极方面讲,网上不健康内容的传播及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行为,又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绊脚石[1],增加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难度。

(二) 部分学生缺失人生信念人格不健全。

一是由于学生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清,职业理想信念模糊,总认为上职中没有出息,因而进取意识不强,对前途悲观失望,总是得过且过,缺乏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最终意志消沉走极端、打架斗殴、搞破坏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自卑心作祟,强调自由,难以自我解脱。1 5、6岁是学生成长的必经阶段和过程,他们强调自由、突出自我、逆反任性总认为自己是被社会、老师、同学甚至家长定义的“差生”,承受着长期的心里压力是非识别能力差,最终导致人格的不健全。

(三)部分中职学生行为失范缺乏自控

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上,会经常有学生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有的随意讲话、顶嘴没有礼貌;课下随便乱吃、乱吐、乱扔;宿舍 个人生活用品不全、生活习惯不好,不讲究公共卫生;并且侧重自我为中心,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一时痛快,自我满足;不注重培养自身良好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交往常识;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滋事、抽烟酗酒等。

二、中等职业学校行为德育策略

(一)用“三心”搭建学生发展的桥梁

如果说爱是心灵的钥匙,那么爱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师最宝贵的专业素质,是接近学生的重要法宝。只有关心学生,贴近他们的心灵,在学习中对学生、生活给予关心、帮助,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共鸣,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接管了一个复杂的班级,由于种种原因,班级纪律松懈,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尤其是班上三个特别淘气的学生,是班主任的头痛,学习成绩不理想,还经常吵架。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心与心的交流和心与心的交流的策略,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尽快走进他们的心灵,及时把握学生的心态,把握学生的脉搏,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经过不懈的努力,班风班级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全校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许多班主任在说服教育方面失去了耐心,经常利用学校规章制度对淘气、淘气的学生进行强制性要求。事实上,我们有经验的班主任知道,教育的惩罚是最不令人满意的,过多地使用这种方法,只会使学生对学校纪律更加漠不关心。在15、16岁的时候,学生缺乏自律,在学校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的班主任只用校规来对付这些学生,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们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允许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律的程度上,并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公正、不歧视、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同时,看到这些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坚持积极的教育,让他们有坚持不懈的动力,这样的教育可能比“惩罚”要好得多。

(二)结合网络进行高效的德育教学

教育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教育学生,教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原则。而德育教学更是如此,部分中职院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即将踏入社会,因此培养他们的德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调整开展德育的方式,不能把德育课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内容,德育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和良好素质的过程。学校只有在教学初期就重视课程,才能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发展产生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2]。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需要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微信、微博和网站等社交媒体,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将现代内容融入枯燥的课程中,通过视频教学、图片展示和动画播放,让学生直接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流行的网络动画兔年的动画内容,展示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艰辛,了解我们祖先的艰辛,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使用视频讲座的具体例子,使课堂更加生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为主题实践教育

中职生正处于好动想玩的年龄,我们在进行中职生的行为主题教育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乐于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方式,使学生愉快的接受教育结果,最终实现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转变,思想由外向内的改变,基础素养得到提高。
1.劳动实践方式

我们在教育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他们参与校园环境整治、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劳动实践,如帮助家长完成家庭中的日常劳务等。通过劳动实践,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2.志愿服务方式

学生喜欢走进社会,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态,组织他们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进社区展开志愿服务等。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充满耐心,基于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具有恒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坚持不懈的观念,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在学生遇到相应的困难时,教师可以适当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简单分析,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将外化的思想观点与信念融为一体,进行内化体现,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林.新媒体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3.

[2]王小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情感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62-63.

[3]范晓琪.立德树人,以德启智——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J].文教资料,2020(21):154-155.

第一作者简介:刘年华(1973.12—),女,汉族,贵州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单位: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