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思路 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思路 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与思考

李琦

(南京市第九中学      南京 210008)

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主要内容是:变化与平衡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化学反应研究的主要探索方向预测与控制化学反应研究的主要功能旨向。结合案例,说明本册书编写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课标、新教材倡导的教学理念,构建科学概念,从而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关键词教材编写思路;新旧教材比较、教学行为

2019年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在全国的已经推广使用,高中化学教师对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意图、编写特点有了基本了解。但是,更多的教师对新教材的学习和实施局限于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在系统理解教材编写思路上存在模糊认识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脱节现象。如何教材编写思路切实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让课改理念落地对于改进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的主要内容、编写理念已经如何转变教学行为等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供广大教师教学上参考。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

  1. 新旧教材结构体系对比:
  2. 教材内容的对比:

第一章:与旧教材对比新增:引入内能、体系等新概念

第二章: 与旧教材相比新增: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的分析等

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思路:

系统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思路是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开展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前提。

  1. “平衡与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本册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册共有四章内容,其中能量变化、物质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基础,从能量变化与物质转变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变化与平衡应是本模块研究的主要内容。教材通过引入体系、内能等新内容强化对平衡常数知识的要求,调整速率、平衡呈现先后顺序方式,让学生比较完整、系统、正确地认识变化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发展“变化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顺理成章。

  1. “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是本册书的主要探索方向:

近代化学明显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体相到表相、从静态到动态,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学科到边缘学科,从平衡态研究到非平衡态研究。教材编写清晰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为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相关学业要求为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具体说明有: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索从定性说明反应快慢向定量测算反应速率进阶;

从温度、压强、催化剂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宏观现象向利用活化能、碰撞理论理论模型从微观层面对现象进行解释说明的进阶

三.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1. 课堂教学中突出“变化、平衡、速率”等主要研究内容,建构科学概念

“变化、平衡、速率”等主要研究内容贯穿整册书对能量变化、平衡常数等核心内容的学习理解直接关系本模块的学习效果。教学中建议采用模型促学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模型认知是指人们利用模型或通过建模解决问题,分为物质模型(如:合成塔模型、晶体结构模型)和思维模型(分为想象模型、符号模型、数学模型)。

例如:化学平衡的教学模型构建:从定性到定量,从经验到原理,从个别到一般,最后建立了平衡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型。模型中勒夏特列原理能解决平衡定性方面的问题,有快速的优点;平衡常数能解决所有的平衡问题,特别是量的变化必须用它,有精确的优点,进一步到发展模型认知的目的。

       定性思维——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平衡移动问题方向和变化趋势

平衡问题

           定量问题——平衡常数——解决所有平衡问题(包括反应程度、百分含量)

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向微观、定量、动态方向进行探索,形成科学方法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学科,从微观层面观察、理解、欣赏世界是化学教学的必然追求本册教材通过合理的方式和途径使现代化学理论知识中学教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探索物质变化需要动态视角。因此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当然也是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方向,正确有效的探索过程就是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行为应该指向科学方法的形成。

  1. 课堂教学要突出“预测、解释、控制”等主要功能旨向,凸显化学的科学价值

新课程2017基本理念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就是说课堂教学应更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同时教材预测、解释、控制

化学反应相关的丰富的社会应用实例,为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提供了便利,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由此可见,预测、解释、控制是本册教材主要功能旨向,凸显出了化学的科学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激情。

四.教材使用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将教育史上的教材观分为知识观类型的教材观和智慧观类型的教材观两类。20世纪以前的教材观基本是知识观类型的教材观,即以教材呈现的知识本身为目的,教学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这些知识是经典的、权威的、不容置疑的。
20世纪中叶以后,智慧观类型的教材观渐成潮流,这种教材观将教材上的知识视为教学的材料,是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素材,掌握这些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智慧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智慧观类型的教材观中,学生的质疑、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从教材的知识“霸权”下解放出来,实现充分自主的发展。简单地说:知识观类型的教材观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教教材”,智慧观类型的教材观表现在教学上就是“用教材教”。作为高中化学老师的我们要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对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王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保志明,在化学课堂上如何教科学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