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医内科治疗:中药的疗效与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1

科普中医内科治疗:中药的疗效与作用

程正波

筠连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5250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联合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而组成的有机联合的整体系统,所以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只要有局部出现了病变,那就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把握好调节整体平衡原则。调节整体平衡可从调整阴阳入手,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就如八卦图一样,白的是阳,黑的为阴。正如中医所说的“寒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盛会出现水湿痰饮,阳盛也会出现燥热气结的症状。所以当阳太过时我们就要通过温、清、利、下等各种具体治法来使阳减少,而阴不足即补其阴的偏衰;所以有补阴与补阳的不同。其次是适度用药,调节整体平衡,还要注意药的使用。如攻邪时要注意药不能用太猛的药,以防伤到正气;补虚时也要注意不能太补,因为补药都有滋腻的作用,虽然补了正气但同时也把邪气留下来了;清热药多属寒凉,用太多伤到身体的阳气;散寒就比如发汗,发汗太过就会使身体津液减少,容易伤阴等。

疫情之后,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随着疾病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通过进一步认识这些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简单而言,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中医学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中医拥有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并用内治和外治法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中医方剂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疗法之一,方剂的多种有效组分,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应于人体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非药物疗法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泛。目前,针灸已经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使用。中医药的“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体的养生保健理论和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提高人们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良好前景。

中药的疗效与作用也体现在既可根据群体特点、共性规律,制定通治方、中成药等治疗方案;又可根据个体特点、个性规律,来量体裁衣、动态调整,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中均可发挥出疗效优势,在某些疾病中优势更加突出并被广泛认可,比如功能失调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病变的早期以及慢性期或缓解期、老年病、疑难杂症、多因素致病以及复杂性疾病等。

特别注意:日常不要把中医想象的过于神奇,既要满怀希望又要实事求是,疗效奇特的案例毕竟不是多数,实际临床中疾病往往复杂多变,许多疾病的治疗都需要一个过程。针对一些过于严重或者疑难的疾病,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内科是中医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的美称。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能看的病,简单来说,除了人体骨骼的硬伤以外,所涵盖的病症非常之多,主要分:外感病症、心系病症、肺系病症、脾胃肠系病症、肝胆病症、肾系病症、气血津液病症、全身与肢体病症以及一些疑难杂症。中医内科常见病有很多,日常如内科系统的毛病,中医科均可诊治。比如,呼吸系统的疾病,有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感冒等,泌尿系统的疾病有水肿,肾炎等,中医在调理月经和肾病方面的优势也是越发明显的。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所涵盖的病种十分庞杂,充分利用中药的疗效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医药可以通过炮制、配伍、煎煮,以及控制剂量、疗程等方法来减毒增效。中医药有很多药物外用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安全性更高。且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人用经验的积累,安全性更加有保障。最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不得病、少得病,得病后及时控制住病情、防止复发,真正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