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技术在电能车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氢燃料电池技术在电能车的应用

杨万鸿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摘 要:氢能作为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氢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于电能车的推广,具有诸多节能环保和能源利用率提升的优势,对于未来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本文从成本、技术、安全和政策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期望能够有效的改善目前所遇到的发展阻力。

关键词: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氢燃料电池车

引言

氢能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能源,氢能的能量效能是石化能源的3倍多,氢能的发展会推动人类能源结构的发展。而氢能电池是把氢能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所利用的承载体,本文主要通过系统深化对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探讨其在电能车上的应用。

1.氢燃料电池

1.1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氢气经过燃料电池内部装置中的阳极电板,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原子中电子被分离出来,形成了可运动的自由电子,电子在电路中运动形成电流使得阳极电板带负电,自由电子不能通过交换膜,只能从外部电路输出,达到燃料电池的负极,从而外部显示有电流状态,通常一层交换膜尽可产生0.7V左右的电压,如果通过特殊的工艺把交换膜叠加,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大量的自由电子的运动,就形成了燃料电池电流。在此过程中氧原子与氢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无污染的水和热量。

1.2我国氢燃料电池现状

全球氢燃料电池主要生产商为Panasonic,Plug Power和Toshiba ESS等。三者约占60%的市场份额。亚太是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市场,约占46%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北美和欧洲,约占50%的市场份额。2019年6月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氢能为我国未来重要的能源,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在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达到12%,燃料电池商用车到2050年将达到18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8%。国内在政策支持及技术研发的快速发展下,氢燃料电池车生产、销售已快速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资料统计,2017-2021年,我国的氢燃料电池产能呈现出连年增长的态势(如图1)。2021年,我国氢燃料电池产能为425MW,同比增长35.48%。氢燃料电池深入推进,国内氢燃料电池企业也在不断加速发展,据相关统计,2022年我国有超过20家燃料电池企业进行规模扩张。例如,2022年7月,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内举行了燃料电池项目封顶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68亿元,预计建成后可年产5000套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随着氢燃料电池企业的投产,在未来我国氢燃料电池产能将得到大幅度的增长。

图1:近五年氢燃料电池产生趋势图

1.3氢燃料电池优势

氢燃料电池在使用时实际上比许多其他能源更有效,包括许多绿色能源解决方案。这种燃料效率允许每磅燃料产生更多的能量。传统的燃烧发电厂一般发电效率只有35%左右,而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达到70%左右。氢燃料电池车也是如此,使用了50%左右的燃料能量,同时减少了60%的燃料消耗。更不会向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而氢燃料电池发电只产生水和热量。在此过程几乎没有排放,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碳足迹。在加油时间方面,氢燃料电池可以在5分钟左右充满氢气,使用时提供更高效的能量。而纯电动这需要几个小时的充电。在续航里程方面氢燃料电池和化石燃料电池不相上下。在工作工程中氢燃料电池车无噪音,无抖动。而在实际中氢燃料电池比通过燃料方式而工作的发动机效率更高,宇航员在太空中就是将氢气作为一种资源,将生产的水通过相关技术作为生活饮用水。这表明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无毒的来源。按重量计算,氢在所有普通燃料中具有能量含量。高压气态和液态氢的重量能量密度约为柴油和液化天然气的三倍,体积能量密度与天然气相近。

1.4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建议

首先是要深化研究制氢技术。制氢技术的发展会使得氢燃料成本降低,有利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的应用,会进一步降低系统综合成本。氢是氢燃料电池的源头产品,其价格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为未来要不断的推动制氢、储运氢、加氢站的发展。加大绿色制氢规模。降低制氢成本。

其次是要加快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的制备技术与转化应用。降低材料成本,提升材料性能。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系统创新机制,加快技术市场转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氢能产业园区,促进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气成本的技术性下降;支持自主研发企业的产品进驻氢能产业园区进行培育示范,多渠道、全方位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加氢站、储运氢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试点和示范运营,助推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稳健发展。

最后要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建议研究制定有关氢能、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系统的顶层设计。合理保持对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投入,从土地、税收、技术标准等诸多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氢燃料电池企业从事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活动。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制定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标准建设文件,车辆、船舶、发电站等应用场景下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和检测标准,出台法规文件缩短加氢站及氢燃料电池项目从审批、建设到运营的时间历程。

2.氢燃料电池在电能车的应用

我国于2022年3月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将氢能正式纳入我国的能源战略体系。氢能产业发展在我国以交通为先导,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续航里程、燃料补剂速度、节能减排降噪等方面有着综合优势,同时在体验方面接近传统燃油车,更符合用户的体验。据统计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也超过了1.3万辆,加氢站超过了320座,在全世界处于前列的水平。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将会快速发。

2.1氢燃料电池车工作原理

氢燃料电池车与普通汽车相比,差别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上。普通汽车以汽油等燃料在内燃机中燃烧做的功为动力;而氢燃料电池车是以氢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电动机供电,以电动机做的功作为动力的。氢燃料电池由燃料电池堆系统、 氢气储存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组成。氢燃料电池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燃料加注口、锂电电池、氢气储罐、燃料电池、电机(如图2)。其中燃料加注口是氢气的加注入口和氢气储罐直接连着;锂电电池是在加减速的时候提供动力,同时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需要时候为整车提供能源等;氢气储罐是内部充满高压氢气作为汽车的燃料,其内部压力一般为40MPa,少部分车辆可达到75MPa;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车核心部件,为电动发动机供电,保证汽车平稳行驶;电机是汽车的直接动力源。

图2:氢燃料电池车工作原理示意图

2.2氢燃料电池在电能车上应用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政策方面可行性分析。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在两会期间氢能及燃料电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1 年氢能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中。2021年10月,国家发改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支持开展氢能冶金等领域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在去年初发改部门和能源局联合应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个是我国首个氢能源长夜中长期规划。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这些都是从政策上表面了,未来国家在政策上氢能源的发展。

其次在经济方面可行性分析。随着化石能源危机的枯竭及污染严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性,当前大多企业都在开发新能源汽车取代目前的燃料发动机汽车。目前市场上有锂电和氢燃料电池车两种线路,在技术方面,两者都非常成熟,但在成本方面都有面临成本过高的可能性,都需要进一步产业化。就当前锂电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比较与分析,最核心还是在成本比较,新能源车主要通过三电系统代替以往的化石燃料机系统。氢燃料电池车用的是电堆控制系统,锂电汽车用的是锂电系统。同时都有电机控制系统。最后综合比较还是在电堆和锂电池。在未来技术突破了壁垒两者都有一定的经济性。但最终氢燃料电池车是无污染产品,更符合未来市场需求。

最后在环保方面可行性分析。传统的汽、柴油车电力来源于燃烧和锂电池储能等。燃烧会释放碳、氮、硫等气体氧化物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而氢燃料电池车无污染它是通过电化学反应的方式提供电力,只会产生热和水。噪声小,氢燃料电池运行安静,噪声大约在50db,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水平。高效率,氢燃料电池是将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发动机)的中间变换,能量转换率可以达到60%-80%,在能量转换、排放物、噪声等方面更节能,更环保。

总体而言,目前氢燃料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能量转换效率高。相比纯电动车搭载的动力锂电池,氢燃料电池质量轻,补充能量的时间短,从投入使用的燃料电池公交车来看证明是有效的,这让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看到了曙光。

3.结束语

氢能作为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氢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相比传统燃料,氢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排放的废气主要是水蒸气,几乎无污染物排放。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材料获取、氢气的特性和技术水平的因素所导致。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实现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保护环境,共同打造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 杨来,王菊,雷雪亚.典型供氢路径下燃料电池汽车生命周期环境效益评估[J].汽车文摘,2021(12):1-7.

[2] 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报告[R],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02

[3] 衣宝廉,俞红梅,侯中军.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燃料电池[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06

[4] 李春.新能源与发电技术研究[M].中国商业出版社,2021.12

作者简介:杨万鸿(1978-),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ESG分析师,主要从事电气控制,电子产品设计,新能源与环保技术,机器人研究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