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杨安琪1张玉雪2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儿科护理  251400

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14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介入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儿在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健康知识掌握和健康行为形成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所提高,患病率和住院时间也相对较低。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儿的健康知识掌握和健康行为形成水平,改善患儿的健康状况。因此,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应加强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儿科;护理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并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本文将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儿童健康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某医院儿科住院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纳入标准:1.年龄在1个月至12岁之间的儿科患儿;2.患儿及其家长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智力障碍或认知能力受损的患儿;2.无法完成健康教育活动的患儿,如重病、昏迷等;3.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先天畸形、恶性肿瘤等;4.已经接受过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健康需求评估:首先,进行健康需求评估,了解目标群体的健康需求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法,分析个体的健康问题、风险因素和健康知识的缺乏情况。(2)制定教育计划:根据健康需求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应包括适合目标群体的健康知识、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方法、具体指导和实践技巧等。(3)教育资源准备:收集并准备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源,包括书籍、手册、图表、视频、模型等。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易理解性,以提高教育效果。(4)教育环境营造: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舒适和安静的教育空间,确保参与者具备专注和接收教育信息的能力。(5)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根据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互动性强,从而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6)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根据教育计划和所选教学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引导、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参与者传递相关知识,并培养正确的健康行为和技能。(7)评估和调整: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估,了解教育效果和改进需求。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了解参与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行为变化情况,从而对规范化健康教育进行改进和调整。

1.3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评估患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2)健康行为形成:评估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如定期洗手、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3)健康意识:评估患儿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和关注程度。(4)自我护理能力:评估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自我护理活动,如洗漱、穿衣、饮食等。(5)患病率: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病情恶化等方面的情况。(6)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长短,评估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指标,如t检验、卡方检验等。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

实验组患儿在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根据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对于常见儿科疾病、预防接种、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全面、准确。

2.2健康行为形成

实验组患儿在健康行为形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学习并实践正确的饮食、运动、作息等健康行为。

2.3健康意识提升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他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增加,能够及时察觉并反馈身体不适症状,主动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2.4自我护理能力

实验组患儿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展现出明显的进步。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医疗器械,如测量体温、使用雾化器等,提高了自己的日常护理能力。

组别

健康知识掌握率

下降病症率

饮食营养率

健康行为形成率

个人卫生率

健康饮食率

实验组

90%

20%

80%

75%

85%

70%

对照组

70%

35%

60%

55%

65%

50%

3讨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儿和家长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并促进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患儿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患儿掌握并实践良好的健康行为,如正确用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参与运动等,患儿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儿童的健康行为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膳食和适度锻炼等,可以降低患儿的健康风险,提高身体素质,进而减少患上常见儿童疾病的概率。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地向儿童传授关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避免不良习惯以及正确使用医疗资源的重要性。这些知识的掌握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成为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者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患儿和家长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通过教育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可以增强患儿和家长的自我保健能力,避免过度就医和药物滥用,有针对性地选择在需要时寻求医疗援助,并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加强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意识。通过提供全面、准确的健康教育信息,使患儿及其家长对儿童健康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掌握疾病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技巧,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结束语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对儿童的健康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儿童和家长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提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强健康意识,并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参考文献

[1]黄玲.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26+170.

[2]张雯婷.健康教育对儿科住院患儿家长医学知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3):4398-4400.

[3]卜庭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9):99-101.

[4]张丽宏.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8):107-108.

[5]张海梅,秦艳秋,庄旭华.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小儿麻疹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