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

何姗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隐性课程被认为是一种学校教学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中无法获取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开展传统显性教育的同时,需要兼顾隐性课程,不断的开发隐性教育内容,明确教学方法。为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作为基础,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当前传统显性教育的优劣性,剖析了隐性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隐性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隐性课程是一种补充显性教育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校环境中,隐性课程通常以潜在形式呈现,包括三个方面: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即校园内的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由学校的各种制度构成。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由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思想观念和校风等构成。这三种隐性课程不受固定地点和时间限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效地解决显性课程的缺点,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隐性课程概述

(一)隐性课程概念

Jackson于1968年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假如说显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教育中有组织也有计划的开展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则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非计划或者是非预期的价值观念、知识以及态度等。《教育大辞典》对其做了如下定义: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无意识和非正式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想丢。隐性课程研究中存在很多与之相仿的名称,比如潜在课程、未预期课程等。他们都指代学生在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价值观、经验以及理想等内容。

(二)隐性课程的特征

不同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不存在统一化的教材、内容以及目标,其本身蕴含的文化、精神与伦理等相关教育要素,在将语言作为载体的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与作用,通过教师为人师表、良好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敬业精神等行为实现隐性教育价值。隐性课程教育不仅取决于教师对于英语教学意义的充分认知与有效把握,同时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精神境界以及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按照教学请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的制定,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

二、显性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弊端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各个高校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的时候,不仅考虑学生英语知识的讲授,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语言技能以及文化认知的培养,并且将他们融入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内。可是,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显性课程通常将教师作为主导,关注对知识的关注,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应用技能的提升。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是学生可以更加熟练的掌握英语语法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常需要以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劣势在于学生的主动性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隐性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辅助显性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那些勇于创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传统显性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传统教育只能够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很难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获得满足自身实际条件的学习方法。隐性教育不仅能够灵活的配合显性课程,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视野,极大的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推动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显性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英语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隐性教育则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无形中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

(二)密切联系生活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只有将其和生活紧密连接,将英语用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才能够不断巩固英语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相较于显性课程而言,隐性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与学生更加贴近,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隐性课程可以有效弥补显性课程的缺陷与不足,实现教学环境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保证二者相互促进和影响,提升了英语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保证了英语教学任务可以更好的完成。

三、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策略

(一)课程设计原则

在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开发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仅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系统化原则。英语课程体系涉及多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教师在传授隐性知识时,应注重整体化特征,兼顾各个要素,有计划地将所有要素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第二,适用性原则。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性格、家庭背景和心理诉求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序列化原则。大学英语知识点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学生各项基本能力的养成需要时间。隐性课程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呈现知识时应有一个递进的过程,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课程的呈现。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目标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英语学习能够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成绩将会对学生高年级英语使用能力的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该阶段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浓厚兴趣非常有必要。所以,教师要对该课程的学生特征以及实际教学特征有足够的了解,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知识结构更新。

 2.教学内容设置

   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各有优势和特点,关注和忽视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优化和健全教学内容时,需要既依托教材,又超越教材,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教学信息和素材,如大量音像资料和原版阅读刊物,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将其融入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多元的信息。    3.教学方法选择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应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信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辩论、演讲、学习报告、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模拟对话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拓展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思维理念,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节奏。此外,教师应定期布置论文任务,如新闻简述、电影观后感和英文小说概要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欣瑶, 贺静. 基于SAC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隐性课程研究[J]. 新课程(中), 2014(6):30-31.

[2] 周玲玲, 王小卫. 活动型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设计探究——以淮北师范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