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探讨

成思维

河北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  051130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与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塑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摇篮,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的渴望,还需要适应多元化的音乐需求和不断进化的音乐风格。在这一背景下,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音乐传统和表现方式。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唱法之间的关系,以帮助高校音乐教育更好地适应当今多元文化的挑战。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关系探讨

传统音乐教育中,美声唱法一直被认为是高雅音乐的代表,它注重声音的纯净、音准和音色的优美。然而,与之并行存在的民族唱法则更加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生动性,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传统。高校音乐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唱法中找到平衡,以培养出兼具专业水准和民族特色的音乐人才。

一、唱法的起源

美声唱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古典音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诗学》中首次系统地探讨了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音乐的美学。古典希腊时期的歌唱方式,如古希腊戏剧的合唱,强调声音的和谐和和声,奠定了美声唱法的理论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的古典音乐传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像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这样的流派,强调声音的纯净、音准和音色的美感。美声唱法逐渐演变为一种高度技术化的声乐形式,在歌剧、宗教音乐和声乐独唱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民族唱法的起源则根植于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传统。我国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传统的中国戏曲,如京剧、黄梅戏、川剧等,强调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性格特征。这些戏曲形式的唱法受到了古老的音乐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强调咬字吐字的生动性以及与情感的紧密结合。此外,不同地区的民歌、民间乐器演奏等元素也丰富了我国的民族音乐传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唱法和演奏方式。

二、唱法的比较

(一)发声原理

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强调声音的纯净、音准和音色的美感。它基于声带的振动和共鸣腔体的精确控制。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而共鸣腔体的调整通过改变口腔、喉咙、鼻腔等部位的共鸣来实现声音的塑造。美声歌手通常训练有素,能够使用头声产生高音,胸声产生低音,以实现广泛的音域。民族唱法的发声原理更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生动性。在这一唱法中,声音通常以混声的方式产生,而情感和情感传达被视为关键。声音的柔和和情感的表现被放在优先位置,这要求歌手使用不同的发声技巧来传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二)发声方法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并注重气息的运用,使演唱具有较强的力度和节奏感,充分体现出歌唱者的情感,这也是两种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关键所在。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在发声时要充分运用气息,同时还要确保气息保持平稳,且不能出现漏气现象。对于民族唱法而言,则要求演唱者要注重气息和共鸣的运用,使音色更加圆润、动听。

此外,美声唱法还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控制好喉头,保持正确的发声位置,使声音更加圆润、悦耳。而民族唱法则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重声音位置的掌握,避免出现漏气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要求演唱者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三)呼吸方式

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呼吸方式不仅能够使演唱者拥有良好的状态,还能够提升演唱技巧。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采用胸式呼吸方式。在声乐演唱中,由于美声唱法需要靠胸腹式联合呼吸,使气息能够平稳、流畅地向外流出。在演唱过程中,气息与发声密切相关,气息充足才能发出饱满圆润的声音。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都需要通过腹部肌肉来控制气息。在声乐演唱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就会影响演唱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必须要加强对气息的训练。而民族唱法则主要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式,在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保持放松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完成演唱任务。民族唱法也注重呼吸,但更强调与情感表达的结合。歌手可能使用不同的呼吸方式来增强歌曲的情感效果,这取决于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需求。因此,呼吸方式可能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演唱情境。

(四)共鸣腔体

在传统的民族唱法中,主要采用横膈膜、胸腔和咽腔的共鸣。而美声唱法则采用口腔和鼻腔的共鸣,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声音的穿透力,使声音更加丰满。美声唱法中使用的是喉头位置,能够使声音更加清晰、明亮。此外,在传统民族唱法中,为了保护喉咙,经常会在高音的时候把下巴往下压。而在美声唱法中,则需要采用胸腔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降低声音的压力和消耗。美声唱法中常用的共鸣腔体有头腔、鼻咽腔和口咽腔,而民族唱法则主要使用口腔共鸣。从本质上来讲,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为了增加声音的穿透力、表现力等而产生的。由于两种唱法在发声技巧上存在差异,因此其演唱方式也不同。美声唱法讲究共鸣腔体的运用,在演唱时,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圆润;而民族唱法则讲究自然放松、灵活多变。由此可见,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演唱时都需要将音色与共鸣相结合,从而实现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深入理解它们的独特之处,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备专业水准和民族特色的音乐人才,为音乐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因此,应当在音乐教育中继续探讨这两种唱法之间的关系,以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