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在忠县“人文景观”中的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水文化在忠县“人文景观”中的体现

刘川榆

忠县水利局,重庆市,404300

摘要:忠县水文化源远流长,对“人文景观”有着促进作用,在景观功用、生态功用、休憩功用和文化功用中体现了不同的水文化特征

关键词:忠县;水文化;体现

一、水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水?水是大千世界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它覆盖。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物。什么是水文化?水文化并不是说水本身就是文化,水只是一个载体,更多是与人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了水文化

从老子的“上善若水”中,可以体会到水的“人”格魅力;从专业角度来讲,水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一种方式;从景观角度来讲,城市特色景观体现了美学途径、心理学途径、历史文化途径。

二、滨江小城的风貌概况

重庆市中部有着一个滨江小城,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三峡库区8个重点移民搬迁县之一,它就是忠县。忠县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东西长 66.45公里,南北宽60.15公里。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长江从西南向东北穿过县境,从任家镇长沙村6社撮箕铺进入忠县,石宝镇贯丰村5组茅斗溪进入万州,沿途经过洋渡、新生、乌杨、忠县、东溪、甘井、复兴、涂井、石宝等乡镇,水流平缓,基本无落差。段长约88km,多年平均流量约1.24万m3/s,水流较缓,是忠县主要水上运输要道,除长江以外,忠县溪河共28条,从长江北岸汇入的有10条,长江南岸汇入的有11条,流㽏井入垫江、丰都后汇入长江的有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有1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8条。所以,水文化溶入忠县的各个区域。

三、水文化在忠县的体现

(一)在景观方面的体现

水文化有着自然性和人文性,在城市景观中体现着对应的价值。石宝寨位于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距县城约32公里。历经400多年风雨,依然巍峨屹立。因其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如玉印,古名玉印山据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谭宏曾率军据此险要,安营扎寨,故又名“石宝寨”。三峡水库蓄水后,石宝寨四面环水,成为“世界上独具魅力的江中盆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在生态功用方面的体现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专门开展非建设用地规划,对都市区生态环境容量进行综合分析,划定非建设空间,划出组团绿化隔离带,并以强制性条款固化下来,确保各片区由自然山体和河流分隔,组团及功能区之间由公园绿地、郊野公园、生态农业区、林地、大型市政设施等隔离,避免相互粘连发展。”[3]

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位于忠县忠州街道顺溪社区,岛屿面积0.8(175米水位)-1.42(145米水位)平方公里。皇华岛最早在《水经注》中称“江浦”,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忠州因度宗潜藩升咸淳府,移府治于皇华岛,后称“皇华城”,皇华城作为府级治所近20年,为宋元战争山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唯一的孤岛型城址,距今近800年历史。

(三)在休憩功用方面的体现

城市不仅是一个栖息地,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城市的发展往往包含滨水公园、广场、亲水建筑、设施及艺术小品等自然要素[4]

独珠江村位于忠州街道辖区内的独珠半岛,三面临江,一面环山,形若明珠,嵌入江心,号称“万里长江独一珠”,故得名“独珠”。该岛是长江三峡库区干流唯一的环江半岛,有着山清水秀的生态景观、质朴淳厚的民风民俗、沟通古今的发展脉络,在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格局下彰显着“江村”盆景的独特魅力。

东溪河生态漂流位于忠县两汇口,距县城10公里。漂流全长5公里,高低落差80米,全程漂流约两个小时。河谷两岸层峦叠嶂、山清水秀、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气候舒适宜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理想旅游胜地。感受巨石穿行、绕壁回环、急流迫降、险滩搏击等惊险刺激,享受生命与水的澎湃激情。景区设有玻璃滑道漂流、网红甩桥、行道喷泉、儿童水上乐园项目,满足各年龄段的大小朋友戏水玩耍,休闲避暑可以到那里体验与感受。

(四)在文化功用方面的体现

水文化不仅能够突出城市文化,还能凸显地域特色。在构建以文保单位和历史地段等保护中,要继承和展示传统历史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明。[6]

忠县历史文化厚重。有文字记载历史2300多年,古名临江,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置临江郡;隋末置临江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赐名忠州;唐乾元元年,其行政区域最大时,领临江(现忠县)、垫江、丰都、南宾(现石柱县)4县,被白居易誉为“巫峡中心郡”,忠州之名沿用1279年;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州为县至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划。历史上涌现出巴蔓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等忠臣良将,唐代“四贤”白居易、陆贽、李吉甫、刘晏先后为官忠州,中国现代作家《红岩》的主要作者罗广斌,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马识途等出生于此,以忠义、忠诚、忠信、忠勇、忠孝为内涵的“忠文化”享誉华夏。

白公祠文博景区位于忠县鸣玉溪畔,景区总占地面积150亩,由白公祠景区和忠州博物馆两部分组成,是三峡黄金旅游带重要历史人文景点和全国范围内忠文化旅游集大成之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元818年至820年,白居易到忠州担任刺史。期间,他爱民勤政,宽刑均赋,鼓励农桑,留下诗篇130余首。明崇祯三年(1630年),为纪念白居易而修建白公祠。祠内有白园、乐天堂、四贤亭、龙昌寺荷池、木莲园、乐天诗廊等景点,建筑仿明清风格,依山傍水,清幽静雅,是祀先贤、励后学、赏书画、咏诗文的重要文化旅游地。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是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座原貌旧城,遂产生了兼山城特征、桥城景观、水城神韵、岛城风貌、月城形象的“三峡留城”。现存有隆兴寺、文庙、东门、西门等彰显历史文脉的古建筑,还有古城墙残址、苏家梯子、曾家祠堂、刘家院子、大府邸、龙家院子等传统巴渝民居,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忠县因水而兴,因水而荣,水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城市之根是水,文化之根就是水文化,在“人文景观”中体现了水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参考文献:

〔1〕〔6〕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Z],2005.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1088.

〔3〕蒋勇,刘利,何波.面向新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7,(6).

〔4〕许珂.浅析城市滨水区旅游功能的开发[J].规划师,2002,(4).

〔5〕辛金.基于生态观的山地城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