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研究

赵玉

吉林省科技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与运行的一套制度,通过控制管理、监督过程以及内部监管机制,有效防范内部风险,保障企业的效益和财务安全,提高治理水平和竞争力。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如审批流程不透明、信息共享不畅、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这些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国有企业进行设计和优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国有企业及其内部控制的概念,然后指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重要性,最后就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国企;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很长时间以来国有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繁琐的审批程序、决策不透明、投资决策缺乏灵活性等,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企业规范化治理要求的提高,国有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研究。

一、国有企业及其内部控制的概念

(一)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国家授权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的企业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一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市场份额重要等特点,广泛涉及能源、交通、通讯、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保护国家重要业和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某些显著问题,如决策不透明、审批程序繁琐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流程设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竞争力等是国有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国有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防止和减少损失,保护企业资产和财务安全,确保企业规范运作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机制。它包括管理层对业务活动设定的目标和策略、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的要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经营风险、加强合规性管理,并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企业文化和员工道德伦理,确保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贯穿整个组织。二是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如制定清晰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设立合理的内部审批制度等。三是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信息流通,保障决策者获取准确的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四是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优化内部行政流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可以通过简化审批程序、规范管理制度等方式,优化内部行政流程,提高企业治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二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可以通过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合规性管理等方式,有效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规范企业文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贯穿整个组织等方式,促进企业文化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四是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可以通过控制风险、强化内部监督等方式,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保障企业财务安全。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建议

  (一)明确业务控制点

明确业务控制点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针对关键业务流程,企业需要明确业务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经济业务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以下是针对经济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的建议:一是事前控制。(1)立项目标明确:在立项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预期成果。这将有助于企业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为后续的审批和控制提供基础。(2)严格审批程序:在审批阶段,需要对项目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批。审批过程应包括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评估和审核,以确保项目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3)合理资源配置:在资源分配阶段,需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效益的实现。二是事中控制。(1)严格执行计划:在项目执行阶段,需要严格执行计划,并对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对于出现的偏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2)有效监控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3)保证质量与合规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项目质量和合规性。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合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成果符合预期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三是事后控制。(1)实施绩效评估:在项目完成后,需要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估,以评估项目的效益和成果。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项目提供经验和教训。(2)严格验收程序:在项目验收阶段,需要建立严格的验收程序和标准,对项目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和验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成果,需要进行整改和提升。(3)及时归档总结:在项目结束后,需要及时归档项目资料和文件,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梳理项目过程中的得失,以便于对未来的项目进行指导和借鉴。

(二)规范内部授权管理

规范内部授权管理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规范内部授权管理,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授权管理制度。该制度应明确授权的原则、程序、责任和要求等,并确保各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清晰界定和合理分配。

岗位评估与分析:在授权过程中,企业应对各级岗位进行评估与分析,充分考虑岗位的专业技能、工作复杂度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通过岗位评估,可以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范围、所需技能和能力要求,为合理授权提供依据。根据岗位评估结果,企业应将相应权限合理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岗位。对于专业性较强、工作复杂度较高或风险较大的职责,应将权限授予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员工或团队。同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或分散,确保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的平衡与协调。为确保授权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定期对各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审查与调整。审查过程中要考虑实际工作情况、员工成长和组织发展等因素,对权限分配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确保授权管理的规范执行,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与问责机制。通过对授权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对于超越权限范围或滥用权力的行为,应严肃追究责任,维护企业内部秩序和声誉。

(三)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国有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成立内部监督小组,负责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该机构或小组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够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作为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范围应涵盖财务报表的所有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内部监督机制还应包括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进行评估,检查内部控制流程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监督机制还应负责对重大决策的监督。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程序和机制,对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这有助于确保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除了定期的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外,企业还应不定期地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这种不定期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识别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政策、技术、财务、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因素。企业应通过建立风险识别流程,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并记录识别结果。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企业应对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评估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可能带来的损失等。通过风险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风险的性质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在进行风险分析时,企业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措施应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包括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对计划,并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执行。在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后,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风险监控应包括对已实施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对整体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于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四)引入先进的内部控制手段和技术

国有企业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监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此外,信息化手段还可以简化内部控制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结合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异常和潜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内部控制手段,如利用数据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等。国有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内部控制手段和技术,如风险矩阵、风险评估工具、内部控制自评等。这些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系统与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内部控制与业务活动的无缝对接。这样可以避免内部控制与业务执行之间的冲突或漏洞,确保经济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国有企业可以建立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整体框架中。通过风险管理平台,企业可以实现风险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国有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明确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吕欣荣.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效益的思考[J].财经界,2021(19):125-126..

[2]孟宪玮.大数据背景下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J].市场研究,2020(06):70-71.

[3]徐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9(20):50-51.

[4]司杨.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优化探析——以郑州飞机装备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8(1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