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1李富波 2黄丽 3夏婷 4张小会 5戴铭 6龚飞 7卯壮 8张梓琪

1梓潼县黎雅镇畜牧兽医站 2梓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梓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梓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梓潼县仁和镇畜牧兽医站   6梓潼县宏仁镇畜牧兽医站 7梓潼县黎雅镇畜牧兽医站8梓潼县长卿镇畜牧兽医站

摘要:近些年来,生猪市场发展良好,生猪产品需求在不断增加,很多人都开始重视起养猪行业。在实际饲养期间,很多疾病都会影响生猪健康,比如细小病毒病,这种疾病发生率较高,是一种常见传染病,繁殖母猪遭受感染后,会有繁殖障碍问题随之出现,特别对于初产母猪来说,受到的危害最为严重。虽然此疾病,不会导致个体出现死亡,但妊娠母猪会因患病而流产,或出现产弱胎、死胎、僵尸胎等情况,也会导致母猪出现不孕不育,影响整个养殖场承载率,还会缩短繁殖母猪应用年限,使养殖效益显著降低。本文分析了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前言:猪细小病毒病又被称为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种疾病的显著特点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猪特别是初次生产的妊娠母猪会产下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产下弱胎,母猪流产后往往不会表现出其他临床特征,但会严重影响母猪后续的繁殖能力。细小病毒病已经成为现代生猪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常发病和高发病,特别是在集约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当中的发生流行范围较为广泛,造成的危害相当大。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向前推进,养殖规模扩大背景之下,需要从外地引进生猪品种,在引种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检疫检验,引进的猪群当中携带有细小病毒,感染就会给细小病毒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由于该种疾病具有周期流行和隐性发病的特征,所以需要养殖场加强对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注重做好母猪群体的有效净化,处理确保早发现早处理,提高对细小病毒病防治的重视程度,将该类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病原特征

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该类病毒的血清型相对较为单一,病毒的变异能力相对较差,所分离的毒株血凝活性、抗原性、理化特征和复制特征均保有较高的相似性或者相同特性。另外猪细小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对自然环境和理化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脂溶性的消毒剂和各种酸类消毒剂以及漂白粉、热环境、紫外线等常规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均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旦在养殖场中传播将会长时间存在。50%左右的病毒能够耐受48小时的高温环境,70%的病毒能够耐受两小时的高温环境,80%的病毒能够耐受5分钟的高温环境,0.5%的漂白粉和1-1.5%的氢氧化钠溶液,5分钟能够将其杀死,病毒会周期性的感染繁殖母猪。

2疾病诊断

2.1免疫荧光诊断

在检测细小病毒病时,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是检测此疾病的病原体。实际进行操作时,要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按照3∶1将病料加入,通过相关磨具进行研磨,使其可以保持浆糊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实施数次冷冻,单次时间控制为3min。保证处于12000r/min的状态,完成过滤并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和PK-15细胞培养瓶混合,实时记录产生的相关数据,观察工作在6h内完成。

2.2病毒分离诊断

通过此措施诊断,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利用观察,对细小病毒的存在情况进行确定。利用这种技术诊断,试验时间和免疫荧光法所用时间无太大差异,而且不需要较高的设备要求。比如,细胞培养就可对疾病病毒进行检测,实际操作是通过ST细胞6条带,将观察、检测、记录等工作完成,以此实现检测的目的。

2.3血凝抑制诊断

在细小病毒病诊断中,血凝抑制法也可以用于检测,此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凝集程度的检测,确定是否遭受疾病感染。试验主要通过豚鼠红细胞、人体O型血液来完成,通过检测试验,如果猪细小病毒、病毒特异性血清之间出现了反应,血液发生凝固的情况,此时可以说明个体携带病毒。但因为豚鼠红细胞结构、人类血型等因素,都会对血液凝集抑制试验产生影响,所以在临床中,并不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在疾病的诊断中,实际应用率并不高。

3疾病防控

3.1重视疫苗接种

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时,种公猪、出生母猪、第一二胎经产母猪,都属于重要目标。对于妊娠次数,超过3次的母猪来说,此类个体一般都有较高的抗体水平,所以不用再次注射。采用疾病灭活疫苗接种时,时间可确定在母猪交配前30天。如果猪场内已经出现疾病,可利用自然免疫措施,比如将一头血清阳性老母猪,放入到后备群体中,或者在受感染猪圈内,放入一头后备猪,使其可自然形成感染,最后得到免疫力。但这种免疫措施,可能会导致病毒毒力变强。所以,在疾病日常防控中,要减少此方法的使用。仔猪母源抗体,作用时间有限,一般为14-24周左右,抗体滴度如果>1∶80,此时可对疾病侵袭有效抵御。所以在正常断奶时,遭受侵袭的猪群,向未受感染区域进行转移,可以将血清阴性猪培养出来。对于疾病的预防来说,具体要与疾病流行路径、季节特征结合,将预防接种工作定期展开,以此有效防控细小病毒病,让猪的免疫力得以增强。对于此疾病疫苗来说,现如今市场中种类较多,比如基因工程疫苗、灭活疫苗、载体疫苗等。展开预防接种时,要结合各类病毒种类、区域经济特征,对相应的疫苗进行选择,以此发挥出疫苗的作用,对疾病的产生进行遏制。当地的防控中心,要将免疫管理全面加强,把注射器等设备配备齐全,减少因为器械型号问题,导致接种失败。当地的疾控中心,也要对猪群定期检查,及时对免疫状况进行了解,把对应的防控措施制定出来,通过多方法,多渠道,把猪群免疫力提高。

3.2加强引种工作

生猪养殖期间,如果有疫病情况出现,要及时将封闭隔离措施做好,同时还要严格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利用这些措施,能将细小病毒病发生率有效降低。如果猪场必须引进生猪,首先要全面调查饲养地,对当地的疾病史进行了解,明确是否存在此类疾病流行,将疾病检疫、检查措施制定出来,引进的公猪,也要对其精液进行检查,以此对质量进行保证。如果有个体携带病菌,禁止将其引入养殖场,避免其他健康猪受到传染。通过取样并证实后,如果个体没有疫情,经过一段时间隔离观察,即可将其混养。另外,通过生猪的检测,如果发现有细小病毒,要及时将其淘汰,使场内疾病病毒被彻底清除,减少病毒隐藏、扩散等情况,避免其他动物遭受影响。

3.3注重饲养管理工作

猪场的消毒工作,必须坚持定期展开,可以使用1%烧碱、0.5%漂白粉,将疾病病原体杀死,减少生猪和病毒之间的接触。想要更好的预防疾病,种猪的引进区域,必须确保无疫情,如果从阳性猪场引入,必须事先进行隔离观察,一般时间要>15天,同时在此时间内,还要展开2次血凝抑制试验,经过试验后,如果为阴性,此时才能进行混养。为了加强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效果,需对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将整个饲养管理加强。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视饲养环境卫生、清洁,将一个优异的环境营造出来。猪圈也要定期消毒,保证清洁度。进行日常饲喂时,要结合饲养实际设计配方,选择有一定中草药功效、较高营养的饲料,使猪能将疾病免疫力提高。

结束语:

概而言之,在猪的养殖中,细小病毒病是常见病,如果母猪正处于繁殖阶段,受到疾病感染后,会向胎儿进行传播,导致出现死胎、流产等问题。这种疾病会严重伤害猪的机体,所以在日常饲养中,要将免疫接种、免疫计划及时制定出来。另外,每一个养殖者,都要重视疾病防治,对饲养环境严格控制,保证内部干净清洁,如果有病猪,要及时将其隔离处理,使疾病蔓延得到控制,避免危害到其他猪。

参考文献:

[1]覃水平.猪细小病毒病新型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7):33-35.

[2]孙洪霞.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J].今日养猪业,2022,(05):94-96.

[3]魏嘉,徐慧琳,赵同渊,夏娜,张青.猪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0):175-177.

[4]陈莫林,彭一莹,杨月.植物天然产物抗猪病毒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23,50(11):92-93+75.

[5]段胜周,张木果,张俊明.浅谈瑞丽市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J].猪业科学,2023,40(05):65-66.

[6]杨悦,于学龙.猪细小病毒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诊断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