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黑龙江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3

新时代黑龙江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朱德鹏[1]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8

摘要:近年来年黑龙江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4000户、产值突破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全省GDP增速,工业利润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少规模小增速慢、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偏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本文提出应进一步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加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加快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工业经济  数字化  智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黑龙江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也为黑龙江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机遇。

一、黑龙江省工业运行态势回顾

(一)规上工业增速稳步回升

2021年,黑龙江省规上工业增速稳步回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全省GDP增速,达到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规上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规上企业新增超过300户,6年来首次突破4000户,百亿级企业达到20户。工业利润大幅增长,增速超过全国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排名全国第13位;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2%。工业经济显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二)四大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长,装备、石化、食品、能源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9.8%、6.1%、6.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0%,发动机和汽车用发动机等产品产量均实现20%以上高速增长。哈电集团研制的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百万千瓦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成功运行。一重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

(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立足工业发展传统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2021年,全省组织重大招商活动81次,新签约千万元及以上利用内资项目1393个,项目合同金额61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8%。瞄准国内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各市地组织招商对接洽谈940次,签约工业项目476个,签约金额2600亿元,开工项目258个。230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90.8亿元。牡佳客专、京哈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竣工投用。铁伊客专、北黑和佳鹤铁路加快建设。吉黑高速、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等项目进展顺利,维修普通国省道1800公里,改造高速公路路面880公里。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全面开工,鸡西、漠河支线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

(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引领工业生产

在数字经济方面,新建5G基站1.8万个,累计建设5G基站3.69万个,建成运营大数据中心30个。积极对上争取,突破性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哈尔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获批建设。制定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认定首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累计达到175个。哈电集团发电设备数字孪生项目成功中标工信部创新发展工程。21个项目成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试点示范。一重、哈电、建龙西钢分别成为“5G+设备数据采集监控、+机器视觉质检、+智能天车”场景应用典型,龙煤鸡西、五矿鹤岗加快打造智能矿山示范样本,北大荒6个农场“无人化”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引领作用。2021年,完成了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的申报认定工作。8家企业的智能工厂入选全省重点培育智能工厂库名单,其中包括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航天关键零部件智能工厂”、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高端铝合金材料产业化智能制造工厂”、牡丹江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特种纸智能工厂”、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优质建筑钢材智能工厂”等;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数字化车间”、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发电机冲片自动叠装车间”等全省47个车间获评全省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

(五)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加大

创新推进“免申即享”惠企政策27项,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纾困为市场主体减负突破63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户;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达到3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58户行业领军和“专精特新”企业跻身上市企业后备库。新登记市场主体54.5万户,增长28.7%。

二、黑龙江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一)工业结构性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

黑龙江省工业经济面临着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少规模小增速慢、高新技术产业拉动力偏弱等问题。有些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产品创新程度偏低、竞争力偏弱、与高端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工业企业对企业内部以及本行业领域内的高新科技应用、生产管理和生产工艺改进、科研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没有足够重视,导致企业生产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和服务、资源及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

(二)科技创新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4个、1.10个、0.21个百分点;黑龙江R&D经费投入强度落后对口合作省份广东省1.88个百分点,R&D经费低于广东省3306.7亿元。如果按R&D经费由高到低排列,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黑龙江省位列第21位;如果按R&D经费投入强度由高到低排列,黑龙江省同样位列第21位。由此反映出,黑龙江省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大幅度落后于国内发达省份;民营工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偏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因而难以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三)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面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工业节能减排降耗的切实需要,一方面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企业还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可能带来的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流通和服务人员受阻等问题。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做到产品畅销有市场、服务及时到位,另一方面要保证员工薪资福利按月足额发放,可能存在资金等方面的压力。

(四)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弱

从整体上看,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黑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偏弱、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够、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从事初级加工或者原材料直接输出的企业占比高,具有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偏少。面对数字经济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一些企业尚未将数字技术引入到企业生产、运营和服务的场景之中,尚未体会到数字技术能够给企业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效益方面带来的提升。

三、促进黑龙江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加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要系统梳理全省工业产业发展现状,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统筹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区位条件,明确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绘制黑龙江省产业地图。要结合本省工业产业发展现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大引强”,按照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协作配套分类梳理,将支撑千亿级产业发展的企业和项目细化为招商引资清单,通过精准招商、高效招商,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大项目好项目在我省落地,推动千亿级产业集聚加速形成。

应主动对接国家规划导向,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深度谋划一批具有产业牵动力的好项目、大项目。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产业链招商上,完善产业招商地图,梳理招商目标企业、投资机会清单,利用中国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中俄博览会、龙粤合作、亚布力论坛等重大招商平台精准招商,形成一批签约线索,落地一批签约项目。实施新一轮工业项目“双百工程”。

(二)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聚焦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供给、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创建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推进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创建产业创新联盟,加快企业创新需求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的深入对接,围绕产业重大共性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下大气力持续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管理水平,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升级。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

(三)加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要提供优惠政策和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科技领军企业到黑龙江省投资、创业和开展科技合作。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创办科技型企业。要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基地,鼓励引导省内科技型企业自建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的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对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加大奖励和补贴力度。

(四)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发展

推进产业数字化。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培育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开展大数据应用、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等试点示范,以数字赋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建设哈尔滨、大庆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和中电科49所传感器创新中心。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及哈尔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启动建设齐齐哈尔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积极引进生物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创新人才。谋划建设玉米发酵产业工程中心、生物质基新材料研发中心,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北药研发制造基地,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生物产业链聚集区。

(五)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计划。鼓励企业适应、满足、创造和引领消费需求,提升工业设计水平、积极开发推广适合本省域内使用的特色产品。在高端装备、新材料、化工、能源等领域,引导企业联合研究机构共同梳理并研究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基础工艺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鼓励企业采用推广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及检验检测设备,强化质量管理,提高重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引进和扶持一批高质量的品牌培育和专业运营服务机构,参与品牌培育创建、市场推广和品牌化管理服务。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品牌文化,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美誉度高、信誉好的区域产品品牌。


[1] 朱德鹏,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