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PC模式下的技术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浅谈EPC模式下的技术工作

何家旺  钟鹏  马云翀  蔡皓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成都,610040

[摘要] 工程总承包(EPC)通常是指建设单位委托总承包单位,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工作实行总承包,使用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的深度融合,发挥工程总承包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在此类承包模式下,施工单位的技术工作更多的变成了与设计联立的通道。EPC模式下的技术工作从DBB模式下单向(指向施工)更多转变为双向(上承设计下启施工)。本文通过阐述EPC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梳理出该模式下技术工作的转变,给出该模式下技术工作的着重点。

关键词:EPC;技术工作;项目管理

0 引言

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近年来,国家及各地多次发文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2019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国办函〔2019〕92号)的通知,提出鼓励推行EPC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鼓励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2015年11月,上海市推出“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方案;2021年1月27日,北京市正式推出《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指导意见》,鼓励建筑师着重对工程设计、招标采购、合同管理等全面负责……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奠定了政策基础。

国内EPC模式选用固定总价(总价包干)合同模式居多。此模式下,由于业主将项目建设风险转嫁给EPC承包商,使得业主对工程实施过程参与度降低,控制力度同步降低。且国内EPC总包方深化设计能力不够、技术考虑不足,经常产生重大变更,大幅度追加造价,甚至出现推诿扯皮,导致业主对EPC总包单位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由于施工单位只对建设阶段负责,对运营思考不够,导致建设成果达不到运营使用的要求。

1 EPC模式概述

按照2019年12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中的定义,“工程总承包,是指承包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也就是说,工程总承包是承包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模式,是一种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服务为目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的前后衔接的承包体系。

EPC,为英文“engineering”、“procurement”和“construction”的缩写,即“设计”、“采购”和“建设(施工)”。由于“设计-采购-施工”是最常见的一种工程总承包模式,也是目前我国推行总承包模式中最主要的一种,所以在建筑行业中,通常把EPC模式作为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简称。

2 EPC管理模式优缺点

1、优点

(1)EPC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再以单独的分包商身份建设项目,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可以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减少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顺利解决施工方案中的实用性、技术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2)工作范围和责任界限清晰,建设期间的责任和风险可以最大程度地转移到总承包商;

(3)合同总价和工期固定,建设单位的投资和工程建设期相对明确,利于费用和进度控制;

(4)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管理各方的优势,将设计和施工集中在一起,减少协调环节和责任推诿,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5)项目建设周期可以显著缩短。主要体现在边设计边施工,节省设计招标流程,同时设计出图、审图时间可以与施工同步推进。对于一些紧急项目尤为适合。

2、缺点

(1)建设单位主要是通过EPC合同对EPC承包商进行监管,对工程实施过程参与程度低,控制力度较低;

(2)建设单位将项目建设风险转移给EPC承包商,因此对承包商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旦承包商的管理出现重大问题,项目也将面临巨大风险;

(3)目前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还难以转变传统模式下的思维,导致相互的信任不足,使得EPC的优势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3 EPC项目的技术工作

根据上述EPC管理模式优缺点,可以看出,采用EPC模式后,甲方对项目管控力度下降,总承包方的技术能力,对项目把控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DBB模式中,施工总承包方技术部门技术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管理,而在EPC模式中技术工作从单向开始转变为双向,不仅要承担起指导施工的作用,同时,还需统筹设计工作。这对项目技术人员的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到既精通施工工艺,规范,又要熟知设计相关规范,才能发挥上承设计下启施工的作用。

3.1 上承设计

不同于传统的DBB模式,EPC的技术工作贯通与整个项目周期,在设计层面享有更多的主动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设计不仅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及进度,更能为项目节约大量成本。因此,EPC管理模式中上承设计的重点即为:既要奠定设计的龙头作用,又要打破“设计独大”,实现从“全盘接受”到“主动把控”的局面。

(1)图纸审查

设计文件在报送业主或业主工程师审批前必须经过设计管理部/技术管理部审核,技术管理部发挥核心作用,联合项目其他部门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只有实现满足功能、经济合理、施工便利的设计才能报送业主或业主工程师。

(2)设计问题处理

及时解决现场设计问题,对施工现场反馈的设计缺陷及时进行优化,使得设计和实际施工达成高度一致。

(3)图纸会审

对反馈问题及时整理记录,形成会审文件,定期进行图纸会审,组织设计单位分析工程重难点,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施工,不利于项目呈现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修改。

(4)二次深化

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施工管理经验,同时深入现场,明确项目重要节点,联合商务部、物资部等部门进行研判,统筹设计进行部分重要分项、节点的深化工作。

3.2 下启施工

(1) 深入现场

在EPC管理模式下,技术人员应定期现场旁站巡检,对施工图纸进行正确解读交底,把控现场施工,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沟通、解决,以免因对图纸理解不到位造成损失。施工过程中了解行业内外新闻,发挥EPC项目优势,针对近期出现问题较多的施工做法及时与设计进行沟通,可以进行更换的及时更换,提升项目效益。

(2)平衡管控

由于EPC项目有着“边设计、边施工”的特点,技术人员作为施工现场与设计中间的桥梁,一定要对现场进度有着精准的把握,及时反馈设计,做到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平衡,避免出现,因设计变动而导致的反工现象。

总结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过程中包含着许多价值增长点, 设计管理的水平对于设计的合理性乃至整个工程的成本、工期和质量控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鼓励推行EPC工程总承包建设组织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是为了推动建筑业的高品质发展。只有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全过程技术管控,加强技术工作者自身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工程师在全过程的主导作用,做到承上启下,发展出“大技术”的管控模式,才能既保障了业主权益、又提高了项目效益,同时提升了建筑品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大力发展,既是对当前技术工作者的考验,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1] 张晓龙, 李琦, 张博宇. EPC总承包工程技术质量管理控制[J]. 砖瓦, 2022, (7):127-129.

[2] 李亚峰, 许文涛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河北石家庄0. EPC管理模式中的设计管理工作分析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 2018, (15):130.

[3] 甘旭东, 赵勇. 联合体EPC管理模式下设计与施工的融合[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第18卷(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