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心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吕庆波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烟台 264003

摘要:伴随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中小学之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在社会中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融入心理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学的身心特点探究分析适宜的心理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心里素质,推动学生的健康稳定发展,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的内容。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心理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旨在为帮助中小学生详细了解自己,形成健康人格与良好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关键词:心理教育;中小学教育管理;应用

前言:近年来,青少年在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网络应用、学习适应等方面的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其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成为每个学校和家庭当下最为关心和重视的工作之一。我国各个地区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扎实开展,先后出台了多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文件,推出了诸多有力的工作举措,旨在努力补齐心理健康教育短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方向,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质增效。基于指导文件,我国大多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1.1教育对象自身问题的影响

首先,中小学生的思维会受到网络的影响,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学生年龄小,鉴别能力弱,无法很好地甄别网络信息,甚至会接触到部分不良信息,从而产生消极影响。其次,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最后,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越是教师禁止的行为,他们越是好奇,想要一探究竟,这也体现了其逆反心理。

1.2心理健康教师教学问题的影响

部分心理健康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怀疑。另外,部分心理健康教师以自身为课堂主体,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1.3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

当前,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通过自己的双眼看世界,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周围的事物,对各种行为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学生有时会发现,教师所讲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出入,从而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心理,甚至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2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2.1顺应新情况,调整自我情感

新时代,教育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学生视野开阔,思想灵活,追求个性,勇于接受批评,这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保证自身心理的健康稳定,坚持“教育育人”的教育理念,有效做好自身内心中负面情绪的排解与调整。教师应正面面对问题和烦恼,学会放弃,多看自己得到的快乐。针对自身的负面情绪,教师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然后进行合理分析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我倾诉、唱歌、爬山、旅游、购物、锻炼身体、听歌等方式来更好地宣泄负面情感,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教师只有保持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2.2为新的发展作准备,迎接新的机会

教师要时刻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做好对新课改等政策的深入研究,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各种教育、训练、进修。面对新的机会,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需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更好地理解学生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加深刻,进而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以此来满足新课改下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的教育改革与完善中,教师的专业意识及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教师要清楚自身的职业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2.3优化校园内部的心理环境

随着中小学生心理及生理方面的持续发展,其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或是家长方面的指导。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在学校内部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心理活动,保证每一名中小学生都可以在学校当中进行更加健康的人际交往,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针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疑惑,教师更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4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有效增强教育效果。教师应采用以情动人法、社会实践法、“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2.4.1以情动人法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真诚地沟通、交流,使学生敞开心扉,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愿意接受教师的德育引导。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对任何学生有偏见,培养学生诚心待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最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导学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2.4.2社会实践法

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是学生进入实际社会环境、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发展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送温暖,鼓励学生表演节目,给老年人带来欢声笑语,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品德。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培养学生干净整洁、热爱劳动的品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福利院帮助残疾儿童,使学生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品德。

2.4.3“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法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法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强化教育效果。首先,互联网在课堂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的画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生动活泼的动态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互联网+心理健康”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教育的实效性。

结束语:

概而言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分析影响学生认知和学习心理、心理素质、个人情感的因素,研究当前学生健康教育领域的主要问题,分析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教师应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创新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从而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强整体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淑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研究[J].辽宁教育,2023,(14):41-45.

[2]冯墨女.中小学融合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内涵与实践理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06):197-200.

[3]刘学兰,杨海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设计与实施[J].中国德育,2023,(11):34-37.

[4]王旭彤.大数据时代下中小学校园教育教学管理探讨[J].知识文库,2023,(08):86-88.

[5]李春艳.关于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4):154-156.

[6]孟晓红.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04):144-146.

[7]谢兆文.心理教育机制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引入分析[J].智力,2020,(3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