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试试中西医结合疗法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试试中西医结合疗法

李萍

(成都市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610000)

日常生活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比较普遍的疾病,是由多种复杂病因导致的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早饱、恶心等。西医主张用药推动胃动力,中医则联合针灸与药物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一、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研究之前,应了解什么是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指在上腹部位置出现明显不适,兼有饱胀、恶心与呕吐等。基于消化不良的不同发病因,将其划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利用医学检查手段明确病因,其他系统疾病也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上腹部产生持续性不适,表现为进食后脘负胀满、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一系列检查后未见器质性病变,随诊过程亦无任何异常。也就是说,消化不良不存在器质性病变时,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胃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之所以发病是出现了胃动力障碍。一般而言,胃包括近端胃与远端胃。近端胃以张力性活动及储存为明显特征,远端胃有显著的蠕动特征。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状为胃排空速度放慢,胃动力持续下降。

2、消化道敏感性增加。消化道内分布了丰富的神经元,其在消化道运行、分泌与吸收方面发挥了协调作用,也对血液循环有效促进。功能呈现出调节能动反射;胆碱能对相关神经元实时激活,其用乙酰胆碱使效应肌收缩。

3、胃肠激素影响。对胃肠运动来讲胃肠激素发挥了促进作用,激素含量变化相应改变肠动力,引起胃排空障碍。其中,胃动素和神经降压素均导致胃排空延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血浆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内神经降压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胃动素下降导致胃排空延缓。

4、精神情绪因素。患者情绪不佳时,中枢神经对皮质释放因子不断刺激,降低了胃部排空速度,此时内脏异常敏感,胃酸间歇性持续升高。所以,精神应激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

1、西医治疗

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因,通常联合使用动力剂、抑酸剂和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多潘立酮属于合成苯丙咪唑类衍生物,在消化道内借助巴胺受体发挥特异性作用,以提升胃动力,加快胃排空,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抑酸方面,同时使用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能获得更好效果,减轻因消化不良引发的上腹部疼痛。铋剂、铝碳酸镁等抗酸和吸附胆汁功能最大限度保护胃黏膜。对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可用复方消化酶进行治疗。

各个年龄段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的治疗方式不一样。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起因多是无节制摄入冷热不均的食物,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利于儿童正常发育,使用复方阿嗪米。复方阿嗪米属于一种疗效很强的胆汁分泌药物,可以缓解腹胀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尤以腹胀症状多见,选择复方阿嗪米能较好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推动机体消化功能尽快恢复。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缓慢,容易持续和反复发作。对这部分人群通常要积极提高其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祛除肠内气体,如复方消化酶胶囊。

2、中医治疗

1、分证治疗。基于中医角度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痞、胃脘痛,表现为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寒热错杂证等。

脾虚气滞证起因是胃气郁滞,体现为胀痛或串痛,情志受阻而使病情加重;选择健脾顺气、疏和肝胃药物,如柴胡疏肝散。脾胃湿热证多会出现湿润内蕴继而使气血运行不畅,此时身体困倦乏力,口中粘腻;建议选择有清热化湿功能的黄连、豆豉等;胃部形成灼痛感时要注意控制胃酸,推荐使用浙贝;呕吐严重时选止吐效果较好的枇杷。脾胃虚弱证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腹胀便溏,烦躁苦闷,多选择服用健脾消痞汤。

寒热错杂证的胃部会有明显灼热感,兼有反酸和呕吐症状;常用太子参、白术、乌贼骨、黄连、干姜制成和中消痞汤。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对有关穴位不断刺激,进一步调理肝、脾和胃等,保证脏腑正常发挥功能。如针刺、电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各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西药对比其不会产生较大副作用,疗效也不逊于西药。针刺是对足三里、内关、中脘等进行刺激,以加快胃蠕动,达到健脾和胃的目的。电针是把针与电脉冲发生器进行连接,对患者实现脉冲刺激进而缓解病情。

穴位埋线通常联合穴位注射法应用。穴位埋线涉及的穴位有中脘透下脘,脾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注射法一般把维生素B1和B2混合使用,二者均为消化系统提供充足营养,且发挥神经调节功能。采取这两种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彰显刺激效果,推动胃肠蠕动,使幽门持续扩张与收缩,从而把胃排空。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需注意问题

1、尝试采取饥饿疗法。即控制进食量使其不断减少,或仅食用易消化的粥等,如此能减轻胃肠压力;少食生冷、刺激的食物。

2、合理使用易于消化的药物。日常生活中通过吗丁啉快速排空胃内食物,缓解胃胀症状;复方消化酶,能缩短食物的消化时间及提高营养吸收率;乳酸菌素片,在肠道内发挥保护作用,预防病原菌及病毒侵害,还能加快胃液分泌,提高消化水平。

3、饭后散步,按摩腹部。消化不良症状较轻,亦或是偶尔性过饱,可通过进食后散步及缓慢按摩腹部进行解决,注意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行,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热量,尽可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4、保持愉悦的心情。日常空闲之余多与人沟通能有效缓解疲劳,减轻消化不良带来的精神负担,还能让患者更有信心治疗疾病,帮助胃肠道快速消化吸收食物。

5、饮食注意。限制摄入无法轻易消化的油腻、海味等食物,同时减少甜品食物的摄入量,逐步培养清淡饮食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能有效清除残留在胃肠道内的食物,促使身体消化机能复原。

此外,患者的生活环境应干净整洁,且维持较好的通风性。患者多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散步、唱歌等。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还可以选择放松训练的方法,借用一部分固定模式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最终使心理实现松弛。为避免ET、CGRP影响血管舒缩,保证胃黏膜微循环正常运行,促进胃酸稳定分泌,可对血浆ET、CGRP和胃酸实施定期检测,进而最大程度降低对胃黏膜的伤害。因此,实时关注ET、CGRP及胃酸等,也能积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