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务人员应激与心理健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精神科医务人员应激与心理健康研究 

黄艳崔隽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026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医务人员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的60名精神科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全国常模数据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然后,针对观察组中有明显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采取心理援助干预,以缓解其心理应激状况。结果:干预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观察组SCL-9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评分接近全国常模(P>0.05)。结论:医务人员容易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出现应激,故而需要的心理援助,且心理援助的效果极佳。 

关键词:应激;心理健康;心理援助  

精神科医务人员是卫生保健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为精神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产生应激。然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科医务人员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期为提高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0名精神科医务人员,包括30名男性和30名女性,年龄范围为25-55岁。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全国常模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从事精神科工作至少1年;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目前正在接受心理治疗。  

1.2 方法  

(1)发放SCL-90评分调查问卷,对比两组SCL-90评分的差异之处。

(2)针对SCL-90评分中相关因子评分较高的医务人员采取心理援助,具体方法如下:

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例如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②建立完善的心理援助体系,为医务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例如设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③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提高其职业满意度,例如为医务人员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④教授医务人员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正念冥想等,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 ⑤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支持性心理团体,与其他同行交流心得,互相支持和鼓励;⑥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满意度,减轻工作压力,例如优化工作流程,减少重复性工作;⑦为医务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其职业满意度,例如定期举办专业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②干预后的SCL-90评分。该评论量表包括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其得分越低越好[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1. 心理援助干预前的SCL-90评分

干预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观察组SCL-9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SCL-90评分(± s,分)对比表

因子分

观察组(n=60)

全国常模

t

P

躯体化

1.83+0.55

1.38±0.47

14.02

<0.01

强迫症状

1.22+0.48

1.63±0.35

1.19

>0.05

人际关系敏感

2.11+0.50

1.64+0.48

6.16

<0.01

抑郁

2.49+0.59

1.49+0.55

9.98

<0.01

焦虑

2.11+0.29

1.38+0.42

16.85

<0.01

敌对

1.51+0.48

1.49+0.51

1.81

>0.05

恐怖

1.25+0.46

1.24+0.39

0.89

>0.05

偏执

1.42+0.44

1.42+0.58

0.37

>0.05

精神病性

1.28+0.51

1.29+0.37

0.42

>0.05

总分

146.02+37.64

127.22+38.42

28.67

<0.01

2.2 干预后的SCL-90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的SCL-90总评分为(131.04+36.28)分,与对照组的(127.22+38.42)分相差不大,t=0.34,P>0.05。

3.讨论

应激是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反应。从临床和科研的角度来看,应激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应激的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 30 分钟,而慢性应激则持续一个月以上。现代医学模式高度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1]。因此,确定医务人员的应激因子,并针对这些因子给予心理援助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研究发现,精神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应激,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精神科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应激主要来源于工作负担、医患关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这些应激源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从文中相关数据可知,观察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上的SCL-9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由此可知,医务人员容易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出现应激。这与张明园

[2]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陈慧敏等人[3]的文献研究显示,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提高应对方式的有效性有助于改善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支持了应对方式在改善精神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干预后,观察组的SCL-90总评分为(131.04+36.28)分,与对照组的(127.22+38.42)分相差不大,P>0.05。这说明,心理援助使得这些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趋向于健康。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议加强对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援助,以降低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应激水平,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精神科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向东,赵明明。精神科医务人员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1), 34-37.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1版.湖南科学技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1版.湖南科学技2021,12(21):137-139.

[3]陈慧敏,黄琴。精神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2), 239-243. 

作者简介:黄艳,女,医务科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

通讯作者:崔隽,男,主任医师,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