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筑起希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1

   用爱筑起希望

赵静

重庆树人凤天小学

摘要:本论文讲述了班主任和一个患有亚斯博格症候群的小男孩的故事,班主任通过努力和爱心,重新建立了家长、孩子的自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亚斯博格症候群;家长自信;创设积极人际圈;

2011年8月,新生报名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见到今天案例的主人翁——小乐,一个患有亚斯博格症候群的小男孩。第一次见面,他一直藏在妈妈身后抠着张贴栏上的装饰花,问他姓名,他答非所问,拉着妈妈的衣袖问,“这个是什么做的?”无论我怎么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始终执着于那朵塑料花。小乐妈妈从我的脸色看到了尴尬,把我拉出了教室,讲述了孩子的情况:小乐在幼儿园时被诊断为亚斯博格症候群患者,简单说就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治疗一段时间后情况有所好转,但他对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规则不能理解,心智的成熟度低于同龄人,同伴交往很困难。小乐妈妈的话语中满是抱歉,连连说要辛苦我们多担待。

当时我对“自闭症”的印象全来自于《雨人》中那个表达困难,极具数学天赋的天才哥哥,对“亚斯伯格症候群”更是一无所知,后来查找资料才知道这类孩子除了智力和认知能力正常外其他和自闭症患者无异,同样存在社交无能、行为刻板等问题。

那时的我虽不是一名母亲,但我能感受到她家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虽不能提供专业的指导,但我希望至少在我的帮助下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此我做了很多工作:

积极和家长做沟通,建立家长自信

首先,我查找了大量有关“亚斯伯格症候群”的资料并和家长积极沟通在学校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更好的照顾他,交流中我发现小乐的妈妈对孩子能力的认可度低,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他在学校不被人欺负,不受排挤就行。言语中没有一点希望,这让我很难受,一个没有希望的母亲怎能带出一个有希望的孩子呢?开学一两个星期,对小乐的妈妈我始终报喜不报忧,只期望逐步建立他对小乐的自信。

提高自理能力弥补心智不成熟

因为家庭的过度保护,小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为了让小乐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给他安排了一个善良、耐心的小姑娘做他的同桌,每周安排一个任务给她,比如教会小乐整理书本、削铅笔、系红领巾等。事实证明,我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小女孩的帮助下,小乐不仅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还收获了他的第一份友谊。时至今日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

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圈

为了让全班同学能够接纳他,我趁小乐不在的时候给全班同学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与小乐友好相处,并主动和他玩耍,但因为小乐和人交流时,总沉浸在自己所说的话题中,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无法形成交流,久而久之,小朋友们都没了兴致。玩游戏也是如此。为此,课间我和小乐时常练习游戏规则并反复练习,并建议小乐妈妈在家里也陪孩子练习,周末约班上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增加接触机会,建立朋友圈。在小乐妈妈的配合下,大家慢慢开始接纳他,虽说不能建立深厚友谊,但至少没有孩子再排斥他。

挖掘优势,建立自信

因为小乐的理解能力弱,思维固化刻板,所以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我却发现他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对隧道和桥梁有极大兴趣,找我聊天的大部分内容都离不开这两项,有一天,他像相声演员一样背出了重庆大大小小一百多座桥梁的名字,并指出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让我大吃一惊。正好那时我们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我让小乐露了一手,同学们都为之惊叹,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桥梁王子”,这也成了他后来QQ号的昵称。因为记忆力很强,、语文朝会我就让他带领同学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听着他洪亮的朗读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那是一路艰辛后的绝处逢生的幸福。

在长期的相处中,小乐对我越来越依赖,有次我外出学习有两天没来学校,等我回来时,正好他就在办公室门口,带着羞涩的笑,满脸的兴奋。我的副班告诉我我离开这两天,他每节课课间都守在办公室门口,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和感动。

如今的小乐已经是一名初中的大小伙了,他依然有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涩和单纯,但每次来学校看我时那满脸的快乐仍让我动容。今天的分享,意在倡导大家,理解并认同这个群体,亚斯伯格症候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七,意味着一千名孩子里就有七名这样的孩子,贝多芬、比尔盖茨也是患者之一,如果在座的班主任恰好遇上,请多给他们一些爱和耐心,也许他就是下一个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