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于静

身份证:15230119870323602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神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 2023 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可,给予观察组患者精神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以及康复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疾病知识、思维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结论精神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精神分裂症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病患病率高,根治难度大,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认知行为、感知障碍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疾病早期隐匿性较强,往往不易识别,需要及时治疗干预。否则,疾病会持续性进展,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病机目前尚处于探究阶段,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做出了一些研究,但是对于这种疾病的本质原因还没有很明确的结论[1]。当前,精神分裂症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以抗精神类药物为主,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治愈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护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探讨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选取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3月至 2023 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人,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2例和2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1岁,平均年龄为(34.26±1.42)岁,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1例和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为(35.5±1.5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制定饮食计划,心理疏导和护理。

观察组予以精神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指导:首先,帮助患者融入环境,降低环境应激反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降低患者的情绪波动。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其次,我们需要帮助患者科学认知疾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需要科学讲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最后,通过宣教的方式,让患者的家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2)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的目的是改变患者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共同合作,治疗师会采用有效的认知管理对策,如绘画等艺术疗法,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此外,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可以正视疾病和面对治疗,从而提高预后期待性。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鼓励他们自我探索和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康复训练:采用共情疗法,共情疗法是通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减轻精神压力。医生会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出爱与关怀的信息,帮助患者感受到情感的支持和认同,从而缓解精神压力,减轻情绪问题。鼓励患者参与病友协会,参与病友协会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社交网络,增强社交能力,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医生可鼓励情感的宣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减轻精神压力。

1.3 评价标准

使用遵医行为量表对用药依从性及康复依从性评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高;使用问卷方式对患者疾病知识、认知行为、思维态度进行评分。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 [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康复依从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分)

组别

n

用药依从性

康复依从性

对照组

42

71.23±5.51

68.36±6.65

观察组

42

88.35±6.65

89.65±7.36

t

12.847

13.910

P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

观察组对疾病知识、认知行为、思维态度的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分)

组别

1

疾病知识

认知行为

思维态度

基础组

42

70.34±8.64

70.46±9.75

66.65±8.46

观察组

42

84.87±9.88

85.86±9.69

84.86±9.69

7.175

7.260

9.174

P

0.000

0.000

0.000

2.3 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情况

    观察组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情况(,分)

组别

n

睡眠障碍

睡眠时间

日间功能

基础组

42

1.79±0.64

1.69±0.51

1.91±0.53

观察组

42

0.87±0.38

1.26±0.41

1.12±0.41

t

8.011

4.259

7.641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认知、行为和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自闭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造成潜在伤害[2]。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干预非常重要。除了药物干预之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科学的护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症状的影响。
  精神康复护理是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和心理需求进行干预。该模式旨在通过环境、心理认知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引导家庭和社会支持,使患者切身感受到关爱[3]。帮助患者早日融入社会,且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和康复依从性方面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行为和思维态度等方面的评分也比对照组高。此外,观察组患者在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评分方面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精神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功能非常有帮助。精神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靶向性非常强,因此整体效果也非常显著,通过精神康复护理的开展,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了提高,认知功能得到了改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综上所述,精神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开展精神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医疗机构能够重视精神康复护理的开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悦佳.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2):185-187

[2]孙莉,谢红涛,陈俊,等.基于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2):231-236

[3]张媛媛.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6):1682-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