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杭水仙

丹阳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2月-2022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的康复护理;比较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BI指数,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FMA指标,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提升作用,利于后期恢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原则;脑梗死;康复护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突发性脑部疾病之一,具体主要指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继而极易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软化[1]。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使得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随着近几年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脑梗死的死亡率有一定的降低,但是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会伴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行动能力等造成影响。我国中医药具有悠久历史,特别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中,通过中医的推拿、针灸等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后期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2]。本文主要研究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21年2月-2022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70.11±3.47)岁;研究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为(70.24±3.10)岁。上述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病情稳定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积极的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的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针灸: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也常常使用。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有助于祛瘀通络,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中医按摩和推拿: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食疗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合理搭配食材和药膳,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体内气血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利于康复恢复。

康复训练:通过中医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脑梗死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医情志调理: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的耐心和关心,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情志调理,提高患者的康复意愿。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变化比较,采用Fugl-Meyer评测法 (FMA)[3],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肢体功能越好。

护理前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实施评价,量表评价维度包括洗澡、穿衣、进食等,一共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x±s),t检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运动功能变化比较

FMA指标,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   运动功能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FMA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5

44.39±4.38

76.19±5.44

研究组

35

45.01±4.02

82.19±5.48

t

0.0425

6.892

P

0.993

0.000

2.2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

BI指数,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BI指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5

51.33±6.39

74.39±7.46

研究组

35

51.27±6.36

81.45±8.27

t

0.042

4.009

P

0.967

0.000

3讨论

脑梗死患者中医护理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护,确定患者的病机和证型。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中医方法,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等,从而实现治疗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开展。

中医护理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按摩推拿、食疗调理等,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病因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中医理论将患者视为整体,注重从根本原因和病机入手,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本次研究显示,:BI指数,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FMA指标,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进一步分析,脑梗死患者中医护理方法是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通过辨证施护、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按摩和推拿、食疗调理、康复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自理能力。同时本次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均比较认可中医护理方法,依从性较高,也有利于临床护理方案的实施,构建更和谐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提升作用,利于后期恢复。

参考文献

[1]丁梦雯. 脑梗塞患者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对比分析[J]. 四川中医,2021,39(8):207-210.

[2]李园园,王丽娜. 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0,41( 3) :165-167,184.

[3]鲍云慧,何萍,曹玲. 基于循证化的个体护理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后遗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 21) : 2366-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