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年化进程中的老年犯罪问题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人口老年化进程中的老年犯罪问题初探

刘淑瑛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生活愈发复杂,社会矛盾逐渐凸显,以及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势必会对老年人的社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犯罪问题研究分析

辖区内老年人犯罪基本情况

)作案手段隐蔽

从办理的案件分析,老年犯罪与青、中年犯罪不同,由于受老年人个体身体机能衰弱的影响,一般难以实行暴力犯罪,往往采取非暴力的方法,其作案手段较为隐蔽,攻击性不强。在办理的老年人犯罪人员中,采用猥亵、诱骗、盗窃、包庇、诈骗等非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涉性犯罪较多

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刺激了老年人生理需要的多极化、深度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性和物质的需要方面。2019年以来办理的案件他们多是丧偶、离异、孤寂之人,或子女成家立业远离自己,或老伴去世、离异,单门独户居住,与人交往较少,缺少与他人沟通交流,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人格障碍。

)文化层次偏低男性居多

这些男性老年人大多数文化层次较低,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大多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层次。

老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老年人的犯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既有老年人主观上的意愿,也存在着客观因素的诱导和推动。

(一)法制意识淡薄

据统计,大多数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或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而且由于历来普法的重点一直是放在青少年,忽视了对老年人的法制教育。

(二)自制能力减弱

老年人精神与身体衰退,感官功能降低,反应迟钝,自控力差,使其人格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固执、偏狭、幼稚、易被激怒,在遇到挫折或受到刺激时往往就失去已经形成的成年人的那种克制和理智,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像儿童一样任性、冲动起来这种情绪回归现象常常使老年人在产生人际冲突时牢骚满腹,缺乏宽容、通融态度,不能恰当解决所遇到的纠纷,很容易因为小事而激起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从而走向犯罪。

(三)亲情关怀缺失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有了提高,很多人的性需求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丧失殆尽,加之一些老年人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和生理上的孤独寂寞,引发畸形心理问题而导致性犯罪行为。

(四)心理严重失衡

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由单一的家庭生活向家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转变,减弱了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往机会,与社会交往频率的增加刺激着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增强,如获得尊重、安全、成功等,而相对于青年人,老年人在满足这些需要方面的能力不足。家庭生活中的失落与社会生活中的“失败”导致老年人心理失衡,从而演变成老年人生活中的一种心理隐患,空虚无所寄托、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老年人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如果出现外界机遇,这种心理隐患极易外化为越轨行为,引发犯罪。

(五)价值观念扭曲

在现代社会,老年人的社会化与社会发展应是同步的。但是,一段时期以来,老年人的社会化建设与青少年相比明显滞后,容易将老年人推向正常社会化的“角落”之中,使老年人难以适应社会规范的要求。与之相伴的则是文化生活出现“真空”,导致文化生活导向模糊、与社会的文化冲突加剧,使老年人生活无所寄托,内心十分空虚,精神防线易冲破,在形式上表现为在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与社会发展脱节,

三、对策建议

(一)注重法制教育

从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法律,大部分人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到未成年人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办事仍是凭多年来养成的直觉、感觉等非理性经验,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注重思想改造

老年人一般都具有意志薄弱的特点,表现为不良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难以改变,具有很强的守旧性、习惯性和固执性,要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道德讲堂、远程教育等方式,通过老年人志愿工作者宣传积极、文明、健康的内容,引导老年人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迷信和邪教,全面培养老年人的健康心态,使老年人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从而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良好精神面貌。

(三)注重亲情关怀

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和尊重,除了物质生活丰富外,更需亲人的陪伴和社会的尊重,家庭、社会对老年人应给予更多地关注,防止老年人的出现孤独感。另一方面,要定期给老年人心理辅导,关注心理健康,多和老年人交流,多了解老年人内心世界,时刻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快,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慰藉,从心理意识上消灭犯罪的根源,使老年人安度晚年

(四)注重社会保障

虽然国家老年人践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宗旨,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老年人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制度是防止老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首先,建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物质生活保障体系,实行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其次,要建立城乡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对城乡没有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及虽纳入但无法获得必要保障的生活困难老人给与医疗救济。再次,完善老年人活动的公共设施,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来说,老年人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晚年生活就不会枯燥无味,也会降低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五) 注重惩防结合

在司法实践工作中应严格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慎重对待、妥善处理老年人犯罪案件。一方面,通过打击老年人犯罪,使那些在犯罪边缘的老年人能悬崖勒马,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从而收到预防老年人犯罪的效果;通过惩治老年人犯罪,维护最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惩治中把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贯彻始终。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弱势人群维权体系,对被不捕、不诉、宣告缓刑的老年人要落实帮教措施,特别要重视对老年人刑满释放后的安置,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嫌弃。要充分发挥行政、法律、政策、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对老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家庭、居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和社会福利部门,应及时解决其生活出路问题,落实生活保障措施,有效地遏制老年人犯罪和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