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

曲文鹏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省 淄博市 256414

摘要:从综合实训体系发展制约因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提出了基于“两级架构、三项功能”的人工智能实训室建设方案、基于“三过程”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训体系过程性建设意见和基于“双创”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训体系构建三种构建思路,以提高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的水平,适应社会对人工智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人工智能 实训体系 建设方案

2022年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化问题,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将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综合实训体系构建原因分析

(一)综合实训体系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教学团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力不强

国家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后,在全国范围内各级地方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措施。但从多个角度审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双创”模式,从其创业能力锻炼的培养内容可以发现,由于院校与企业主流科技的分层,造成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沟通思维的木讷,再者部分专业教师价值判断、交叉创新与跨界协同等能力滞后,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缺乏思想、修养、创业、发展等培养的一贯性,造成学生创新性缺失,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创业的果敢能力不强。

2.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用覆盖面不够广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产学研培融合深度进行论证,教材、教法和教师“三教”方面、智能化建设覆盖面不广。虽然可以利用互联网、翻转课堂实现师生间互动,可以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考核,可以利用云存储采集大数据并实现质量评价,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潜能挖掘不深,致使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企业大数据管理、智能化运用存有差异。

3.产学研培平台建设基础不牢

根据人工智能行业岗位职业特点,结合典型岗位的职业活动,营建企业色彩的工学氛围。在企业色彩的实践教学条件下,构建出教育、组织、信息等过程有机结合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学结合体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倡导教师教研结合、科学施教,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职业素养、可塑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在产学研培开发方面,存在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技术运用融合的短板,在产品性能的智能转化方面,存在校企间产学研培共享平台建设的漏洞。

(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系化制度不完善,需建立健全系统化的机制体制

多主体育人的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合作的模式多数是通过契约的方式来实现,但现存的法规对合作中的契约履行缺乏“钢性”规定,对双方依法履行而未履行的责任缺少严格的、可操作的法定责罚,使目前的法律法规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保障作用,需建立完善、系统化的机制体制。

2.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需建立选人用人优先权制度

公共实训基地的生存和发展,仅仅依靠政府“搭台”,学校“唱戏”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伴奏”,必须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加盟,扩大合作阵容。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于逐利直白,追求短期效应,企业参与度不高导致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无法融入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内容。因此,需要建立企业选人用人的优先权制度,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缺乏对社会开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建立多元参与的利益共享制度

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降低了基地的造血功能,实训设备通常是政府一次性投入,在后期的运营过程需投入大量资金,管理过程中通常以学校为主,职业院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对实训基地的维护、升级和改造,基地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建立多元参与的利益共享制度。

4.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存在差距,需满足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属性

由于企业生产线更新换代较快等多重因素,政府耗资采购的实训设备很快就处于落后或淘汰的边缘,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专业更是如此。此外,各区域之间、各实训基地之间存在着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等诸多弊端。未来公共实训基地需满足生产性、公益性和先进性等属性。

二、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综合实训体系构建思路

(一)基于“两级架构、三项功能”的人工智能实训室建设方案

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室规划为三个区,分别为人工智能技术实训区、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区。人工智能技术实训区规划由六个实训室组成,完成人工智能相关实训、考证、社会培训等功能。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区规划建设六个,展示目前人工智能最常见的几种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区计划建设七个协同创新工作室,完成项目孵化、成果转换、开展纵横向课题研究。课题将根据行业及岗位需求开展待建实验实训室的论证及建设工作,研究形成系列实训室的论证考察工作,编写论证报告、建设规划、实训项目、实训标准、实训安全、实训手册等具体工作,形成系列实训室建设总体方案。

(二)基于“三过程”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训体系过程性建设

基于“三过程”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训体系过程性建设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验证性实训过程;二是工程性实训过程;三是集成创新性实训过程。其中,验证性实训过程和工程性实训过程与基础教学内容相结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集成创新性实训过程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开展探究性、设计性实践,并开展工程实施。

(三)基于“双创”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训体系构建

1.“双创”培养,促进职业人才的多元发展

以“双创”人才建设为目标,将创新能力与创业积极性作为实训体系构建目标。从多个方面进行筹划,利用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社会服务、技能鉴定等通道,构建出“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学生综合发展的智能化培养基,校企双元、群策共力,通过“双创”实验田项目成果,为职业教育的创新提供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2.产学研培融合,建设智能化的职业教育“双创”实训体系

分析学生的自身特征,介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个发展阶段,研究“双创”人才成长规律。将“双创”教育与教学进行融合,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改进路径,选择适切的理论视角,综合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社会与文化要素和科技要素进行创意,构建以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领的课程模式。立足理实一体实训教学,注重专业理论、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培养,创新出专业、课程、模块融合的智能化“双创”实训体系。

3.立足就业,共建、共享,推动校企间的深度融合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适合特定工作岗位的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型技术人才。因为企事业单位需要大量人工智能应用专业人才,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个人简介:曲文鹏,男,硕士,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