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猪蛔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杨文春

安岳县通贤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省资阳市  642352

摘要:本文探讨了猪蛔虫病养猪中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猪蛔虫病的传播和危害。本文将探讨猪蛔虫病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综合性的防控措施,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蛔虫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控

一、引言

猪蛔虫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寄生虫病,发生在猪身上,由猪蛔虫(Ascaris suum)引起。这种寄生虫病不仅危害了猪的健康,还对畜牧业和养殖业产生了重大经济损失。猪蛔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猪粪便中排泄的虫卵,这些虫卵可以在环境中存活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当猪摄入感染虫卵的环境或食物时,虫卵孵化为幼虫,然后进一步发育成成虫,依附在猪的肠道内,引发一系列疾病症状。猪蛔虫病的防控问题在畜牧业中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其高传染性和危害性,一旦发生疫情,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猪蛔虫病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二、猪蛔虫病的发生规律

2.1 影响因素

猪蛔虫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饲养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不佳,容易积累虫卵,增加了疫情的爆发风险。因此,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场是预防的关键一步。饲养管理也是影响猪蛔虫病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猪摄入虫卵的机会。

2.2 季节性变化

夏季和早秋通常是猪蛔虫病发生的高峰期。这些季节的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为蛔虫卵的孵化和存活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在这种条件下,虫卵更容易在环境中存活,增加了猪只感染的机会。因此,在夏季和早秋,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首先,定期的驱虫是关键,以减少寄生虫数量。其次,在高风险季节,可以增加驱虫的频率,确保养猪群体的健康。此外,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要保持猪圈的卫生,减少虫卵的存活机会。

2.3 地域分布特点

气候是影响猪蛔虫病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通常更有利于蛔虫卵的孵化和虫体的生存。因此,猪蛔虫病在湿度较高的地区更容易发生。这意味着南方或雨季较长的地区更容易受到猪蛔虫病的威胁。地理环境也会影响猪蛔虫病的分布。一些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可能更容易污染虫卵,从而增加了疫情爆发的概率。地势平坦的地区可能更容易受到洪水和水源污染的威胁,因此需要更严格的预防措施。不同地区的养殖方式也会影响猪蛔虫病的分布。在养殖密度高、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疫情爆发的风险更高。因此,有针对性的养殖管理和卫生措施对于这些地区尤为重要。

猪蛔虫病分布很广,流行很快,这种病通常都发生在对猪饲料管理不当的养殖场,猪蛔虫病在3~ 5月猪龄的仔猪群中最为常见,该年龄段的仔猪也最易感染, 感染后的病猪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严重时会造成病猪死亡发生。主要原因有3方面,第1方面是蛔虫的生命力强,只要有简单的营养就能生活;第2是蛔虫繁殖惊人,1条雌蛔虫1 d的产卵数量至少10万;第3个是产的虫卵受外环境因素影响极小,虫卵受到四层卵膜的保护,里面的胚胎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胚胎也在卵壳里面发育成幼虫依然受到外壳的覆盖。因此,虫卵是可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生存,这增加蛔虫幼虫的存活率,且猪蛔虫可在湿润蓬松的土壤里面生存3~ 5年,其虫卵具有较强的黏贴性,可依靠粪虫、鞋靴等途径进行传播。

三、临床症状

猪蛔虫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3~6月龄的育肥猪群比较明显,仔猪在患蛔虫病约7 d后表现出轻微的咳嗽,体温上升到40℃左右,犯病较严重的猪群会呈现出精神萎靡不振,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胃口减退,喜欢睡觉,营养不良,体格瘦弱等现象,并伴随有贫血,被毛粗壮杂乱,或有全身性黄疸,患病的猪群会抑制它们的生长发育健康,进而变为僵猪。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蛔虫病更严重时, 病猪就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并没有规律性,时常还会伴随有声音沉重和嘶哑的咳嗽声,还会呈现出呕吐、流口水等症状。患病的猪群在7~15 d逐渐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导致死亡。而6月 龄以上的猪群蛔虫寄生数量相对较少, 营养较好,显现出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猪群肠胃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经常会有食欲减退、磨牙、发育迟缓等症状发生。蛔虫如果数量太多,会堵塞猪的肠道流通,病猪会出现酸痛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生肠道破裂造成猪群死亡。胆道蛔虫症状也经常发生在这些猪群内,开始表现出粪便稀疏,身体温度异常,食欲消退,甚至绝食, 腹部剧痛的症状,通常6~8 d会肠破而死亡。

四、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4.1 养殖管理

4.1.1针对已感染猪蛔虫病的猪群,要使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 20 mg或者丙硫咪唑10~ 20mg或者左咪唑10 mg,与猪饲料混合一起给患病猪喂食。在使用伊维菌素0.3 mg或者阿维菌素0.3 mg或者多拉菌素0.3 mg,按猪体重每千克的配比对病猪进行皮下注射。

4.1.2 定期驱虫

在猪蛔虫病的防控中,定期驱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这是因为成年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产下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通过猪粪便排出体外,然后污染了饲料、饮水和养殖环境。定期进行驱虫是打破传播的有效方法。驱虫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来确定。驱虫的频率也取决于地域的季节性变化和饲养管理的情况。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猪蛔虫发病的高峰期,因此需要增加驱虫的频率,而在干燥的冬季可以适度减少。

4.1.3饲料卫生管理

饲料卫生管理在预防猪蛔虫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受污染的饲料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养殖户应采取一系列的卫生管理措施来确保饲料的安全性。饲料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受到污染。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与粪便、尘土等污染物接触。在饲料的运输和投喂过程中,要使用干净的容器和设备,避免污染。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料槽、喂食器等设备是保持饲料卫生的重要步骤。这可以减少虫卵的污染,并减少猪再次感染的机会。

4.2为了减少疾病感染及传播风险,我们还应当对粪便,养殖废弃物如垫料,饲料残渣等进行收集,定点堆肥发酵处理,以杀灭蛔虫卵,从而切断蛔虫病的传播途径。

4.3 宣教与培训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蛔虫病,养殖户的培训至关重要。培训可以帮助养殖户了解猪蛔虫病的基本知识、防控方法和最佳养殖实践。培训内容应包括猪蛔虫病的传播途径、病症表现以及防治方法。养殖户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知识,以便及时识别潜在的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培训还应包括猪只的管理和养护要点。这包括合理的饲养、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疫苗接种等。

五、结论

猪蛔虫病虽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熟练掌握蛔虫病发生规律及特点,通过科学系统的防治措施和综合性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其危害,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以应对潜在的疾病威胁。

参考文献:

[1]阳明香,周跃,廖振芸等.利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一起猪蛔虫病继发肠炎的诊疗[J].中兽医学杂志,2021(02):44-45.

[2]朱仲华.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J].兽医导刊,2019(01):64-65.

[3]许万祥.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Z1):192-194+197.

[4]高忠平.猪蛔虫病的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8( 5) :16

[5]邹勇. 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形态学观察及其种群遗传变异分析[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