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张晴晴 纪思雨

永城市第一小学  476600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语文学科教学要重点落实的目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结合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美感与韵味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育人价值的体现。古诗词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灿烂瑰宝,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在源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受到高度重视,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作用,将核心素养的内涵渗透于古诗词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1]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每一篇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都经受过岁月的检验,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也不单单只是为了教导学生通读诗篇、认识文字,更是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将文化内涵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此外,一些古诗词也从作者的角度反映了历朝历代的风土人情,有利于学生跨越时空感知古老的中华文化的传统,比如传统习俗、人文品质等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2]

(二)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

小学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与掌握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才能增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好良性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正确地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够有效感受经典佳作中的魅力,使学生的内心受到一定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思想,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起到思想道德的教育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语感和思维的培养

古代的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字斟句酌,将意蕴深远的意象或是强烈的个人感情浓缩在简短的篇幅中,使得古诗词具备高度凝练与音韵和谐的特点。此外,古人在作诗时,使用的技法也多种多样,既有引用前人典故的用典,又有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的情感技法等等。这些体现了古诗词的文学性,也促使古诗词成为文字雕琢与语言能力运用的典范之作。因此,学生在对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诗词词句,学习其中运用的技法,从而培养自身语感和语文思维。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古诗词描写内容、背景变化以及语言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古诗词学习难度较高,相较于小学语文其他内容,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相应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只有激发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才能为接下来的高效教学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应做好导入环节设计,借助创新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课堂导入向学生介绍古诗词背景或者诗人的平生经历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3]

以《马诗》为例,《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李贺的生平,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期待,并且为学生加深理解奠定基础。“李贺少年成名,但身处藩镇割据时代导致自身的才华得不到认可、自己的抱负得不到实现,因此作者通过《马诗》来表达自己的愤慨。”在了解作者生平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充满兴趣,而且便于理解。如学生朗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一诗句时便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李贺的生平遭遇,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并且更容易与诗人产生共情。

(二)渗透美育教育理念,强化古诗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改善小学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可以采取强化古诗词诵读的措施。在古诗词诵读的过程中,引入美育理念,强调对音乐、语调、节奏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升降变化等方式,传达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小学六年级《宿建德江》是一首描绘江边夜景的诗,全诗展现了诗人客居他乡的一种忧愁。在朗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样二三的节奏标好停顿,并做到音断气连,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然后,教师还可以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如“本诗中作者都描述了哪些场景?作者在诗中怎样表达情感?”等。通过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有音韵地朗读,并进行思考问题,促使他们更深切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本首诗词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教师在渗透美育教育理念时,要注重节奏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通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升降变化,挖掘诗人融情于景的思想感情。其中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要以铿锵的语调读出,黄河奔腾咆哮、震耳欲聋,排山倒海而来的雄壮气势,而“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则要求学生读出直上——浪大,浪高;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的语调。渗透美育教育理念对于古诗词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增进文化素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古诗词鉴赏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增长知识,提升自身修养,为他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文化价值。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碰撞出思维火花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不能占有绝对权威的权利,在课堂上只许学生回答教学预想的答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思考,这样压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导致他们思维呆板,过于僵化。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留心观察,及时捕捉在交流中出现的异同观点,并以此为话题进行延伸,引发学生讨论,让他们在辩论中发现自己逻辑的错误,对每个人的想法去伪存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给学习留下提问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想象,如从诗句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回答方式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学生可以文字描述景象,可以通过简单绘画进行展示,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为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语言的表述过程也是反映和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古诗词的语言含蓄内敛,在几行诗词中可能就蕴含着变化的情感,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学生仅从古诗去领悟是有难度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身感受,再代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中,为他们的思维提供适当的情境。

结束语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其中在古诗词的教学环节上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在快速养成,正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针对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真实的学情反馈创新教学方法,关注重点的把握,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培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J].课外语文,2021(30):105-107.

[2]吴琪.立足核心素养  优化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J].作家天地,2021(28):34-35.

[3]方赛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1(2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