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

王莹

在职研究生专业

摘要: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受到交易成本、腐败问题、公平问题的影响。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需要树立国有公交企业在行业中的引导地位,发挥其示范作用、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积极维护公交市场秩序、真正贯彻落实“公交优先,百姓优先”政策。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管理运营机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行需求也日益增长。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提高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现状

(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模式有两种,一是政府共给模式,二是市场供给模式。政府供给模式是以国有独资形式成立的公交企业,由政府或公共部门进行管理,保障公交服务的公益性。政府负责资源配置,确保偏远地区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并在票价、技术更新等方面做出优势调整。然而,这种模式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市场供给模式包括多种形式,如公私合作、合同出租、凭单制等。在中国,城市公交服务通常采取私有私营、公私合作和非国有化模式。私有私营模式充分市场化,鼓励竞争,企业规模较小,具有灵活性。公私合作模式由政府引入私营企业参与服务,通过竞争和绩效评定确保服务质量。非国有化模式则减少政府依赖,更多依赖民间机构,满足公众需求。

(二)我国城市公交服务市场供给的探索

2008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生了国有化的趋势回潮,倡导国有企业独资经营,替代了之前的民营企业,政府机制也取代了市场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产权问题显得尤为敏感。在监管体系尚未规范之前,国有企业或许可以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然而,不能仅仅因为个别失败案例就全盘否定公交市场化改革,也不能认为公交服务只能由政府来供给。实际上,公交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垄断机制,而不是将市场化责任全盘交给政府。对此,需要重新审视自身角色,避免重蹈覆辙。各地政府需要正确认识自身职责,重新审视市场机制下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公共交通的责任,而是要在市场机制下,更加灵活、高效地履行职能,推动公交服务的优质发展。只有在明晰责任、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共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三)我国城市公交服务市场供给的现状

2008年4月16日,中国湖北省十堰市委、市政府合法收回了城市公交特许经营权,结束了五年的民营公交经营,于7月1日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10月,黄市华兴公交公司开始更新车辆,引入豪华空调大巴,实行公车公营,提升了公交形象,同时确保了公交服务的公益性质。2013年9月30日,长沙的几家民营公交公司整合为长沙都市公交有限公司,形成湖南龙骧巴士公司。同年10月15日,长沙的3家民营公交公司签署了整合协议,将原有的8家公交企业整合为3家。长沙在政府与市场积极探索下,形成了“政府包干、市场主导、公益为先”的发展模式。不论政府经营还是市场主导,都是为了提供城市公交服务,而非终极目标。只有政府和市场各自明确职责、履行义务,才能同时保障公交服务的效率和公平。

二、我国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公交服务市场供给中的交易成本

市场机制在城市公交服务领域并非完美解决方案,因为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交易费用。首先,合同的拟定和谈判成本不可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完全性导致合同需要事先拟定,并在谈判中可能需要修改,这些过程都会耗费费用。其次,不完全契约引发的不确定成本是一个挑战。完全契约难以实现,因为信息不完全、有限理性和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会制约契约的明细,而明细特殊权力的成本也无法估量。因此,即使合同拟定后,也可能因各种变化需要重新谈判和撰写,以及为了规避风险和防止机会主义倾向而付出额外成本。最后,监管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的责任是监管承包企业并评估服务质量,监管成本取决于监管者掌握的信息程度。在完全契约条件下,监管成本很低,但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的情况下,契约无法覆盖所有事件,导致发生争议时无法依据契约履行,增加了监管的复杂度和成本。

(二)城市公交服务市场供给中的腐败现象

城市公交服务市场的提供本应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但实际运作中,公共和私人利益却常常交织。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腐败问题。一些高级政府官员可能受到私利的诱惑,不惜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将公共资源变为私人财富。在我国的城市公交服务市场中,许多城市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将公交服务的经营权出让给私人企业。这种做法很容易滋生政府官员与市场企业之间的权钱交易。政府官员可能收受贿赂,使得企业在获得特许经营权时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优惠政策和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企业甚至采取行贿的手段获取特许经营权,然后以提高公交车票价格的方式收回成本,导致乘客利益受损。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加强监管,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公众的利益。

(三)城市公交服务市场供给中的公平问题

市场获得高效率的定律便是恪守利益最大化这一原则,因此城市公交服务市场中各个公交企业的逐利性与服务公众的公益性必然会有相矛盾的时候。以长沙市为例,2005年老国企长沙公交引入社会资本,走市场化道路,涌现8家公交公司,呈现“两大六小”竞争格局。市民抱怨线路不合理、重复率高,票价昂贵,优惠不广泛。多企业导致资源浪费,政府监管困难,影响服务质量。公共汽(电)车是不可缺少的上班工具,市区和郊区居民享有平等权益。市场模式下企业偏向赚钱较多的线路,忽视郊区“冷线”,导致不公平现象。比如广州的私营公交公司多集中在繁华地段,导致交通拥堵和线路重叠问题,而郊区居民出行需求未得到满足。

三、提高我国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的建议

(一)树立国有公交企业在行业中的引导地位,发挥其示范作用

政府在公交行业的引导下,应积极推动建立公交信息交流协会,为公交企业搭建一个信息分享的平台,将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员工和消费者汇聚在一起,促进彼此间的深入交流。让公交企业在该协会中能够分享经验和价格信息,进一步提高各自的竞争力。此外,政府还应该明确国有和民营公交企业的职责,使它们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国有企业可以专注于市区繁华路段和市郊线路,充分发挥规模和资金优势;而民营企业则可以提供灵活的服务,满足特定人群、时段和对象的需求,比如学生、居民、雇员、酒店和旅游接送服务,以及为地铁和铁路提供定线交通服务。通过信息交流协会,企业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经验和资源得以充分共享,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将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推动公交行业朝着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的方向发展,既有助于提升公众出行体验,也能够促进城市交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积极维护公交市场秩序

公交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综合性的监管体系。首先,政府应设立独立专责机构,进行全面监管。该机构需审核公交企业资格、数量控制,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价格监管应激励企业规模经济,推动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服务监管则需建立评价指标,如准点率、满意度,根据城市特点制定奖惩政策,对不达标企业处罚,奖励合格企业。其次,公交企业应自觉自律,向监管机构定期报告运营和财务状况,重大决策需征求其意见。为确保公正客观,可由企业出资委派第三方进行调查评价,了解企业形象和乘客满意度。第三,发挥市民和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有效的投诉解决渠道,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鼓励社会媒体监督,借助媒体压力规范企业行为。监管机构应根据市民和媒体监督,依照评价指标对不达标企业实施经济制裁、停业整顿,情况严重者吊销经营许可证等惩罚措施。。

(三)真正贯彻落实“公交优先,百姓优先”政策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至关重要。首先,重点在繁忙道路上开辟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在交通网络中的比例,尤其是确保交通流量大的道路拥有公交专用道或在高峰时段给予公交车“特权”。其次,采取严格的政策法规限制私家车数量。针对人口密集区域,实施限购政策、提高车辆购买税、轮胎税和燃油税等,同时加大中心区停车位供给限制和提高停车费用,减少私家车的优势。此外,制定合理的票价和优惠政策也是关键。政府可以对公交运营企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内的补贴,以抵消可能的亏损。这包括补贴月票价格、提供打折和特定人群免费或大幅度优惠的政策,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学生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鼓励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也能减轻城市道路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通过综合考虑公交优先、私车限制和票价政策,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本文旨在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的改善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效率能够不断提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佳.供给效率、城市规模与城市生产率——以城市交通设施为例[J].管理评论,2022,34(03):88-100.

[2]周华庆,杨家文.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问题与策略[J].城市交通,2018,16(01):17-22+16.

作者:王莹;出生年月:1987.0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在职研究生专业: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