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的探索与实践——以医院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研究型审计的探索与实践——以医院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为例

赖玉薇

赣州市人民医院审计科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研究型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审计要求。本文以医院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为例,通过审前充分调研,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审中深入分析问题原因,与相关科室协同探讨解决方案,审后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基于上述研究型审计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医院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完善了医院内审体制,提升了医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研究型审计

研究型审计是系统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新时代内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够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医疗系统监督中的作用[1]。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将研究理念贯彻于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增强大局意识、创新审计方式、推动医疗行业内部审计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以南方某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审计项目为例,从审前调研,审计方案的制定,审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审后整改意见的提出进行研究。

一、审前充分调研,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在开展此次项目之前,专项审计小组成员收集了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政策,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同时从财务获取了财政专项资金台账,咨询资金使用的相关科室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规划和管理情况。调研了解到,目前公立医院财政资金管理普遍存在拨款项目多而资金预算与核算管理差、项目绩效考核开展难、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不合规等问题[2]。针对该类问题,审计小组研究认为,需要抓住资金管理重点方向,详细制定审计方案。

二、审中仔细盘查,深入探讨解决办法

根据审前了解的情况,审计小组重点关注会计核算是否规范、报账材料是否齐全、预算管理是否准确、绩效评价是否执行等方面,据此综合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审边过程会同相关科室进行座谈,分析问题的严重性,探讨研究预防和解决办法,获取各相关科室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三、项目具体问题分析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项目预算编制粗糙。财务未要求归口科室编制预算,而是根据往年资金下拨情况进行估算。近年来,政府对医院资金拨款逐年增加,在此情形下,财务利用以往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编制预算,导致预算不准确。

2.项目支出核算不规范。(1)资金支出凭证抽查发现,存在专项资金混用情况和附件不全的问题。例如某项目差旅费报销,挪用另一项目资金支付;购买医疗设备挪用其他项目资金;一些凭证附有项目资金调整说明,但只有设备科和财务科印章,没有领导或委员会审批同意。(2)项目资金支出材料,缺乏相应的财政拨款通知和项目实施方案,造成财务核算会计对资金用途和范围的判断出现偏差,以及出纳付款选错项目资金。

3.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使用科室对财政专项资金未设台账管理,均依赖财务台账。财务仅停留于资金使用进度通报,缺乏对资金使用科室的指导和管理,导致科室资金使用无具体计划,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资金混用的情况,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大量资金被财政收回。

4.绩效考核制度未能根据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根据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归口科室应针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评价,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医院,所有专项资金项目均未开展绩效评价,无法督促各科室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更无法合理评价专项资金的实际效益。

(二)问题原因剖析

1.财政资金拨付信息不对称。医院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自上而下的拨付方式,大部分资金按照政策要求下拨,每年政府划拨资金额度不确定,归口科室对资金下拨与否以及下拨金额无法预知。财政资金常因各种客观原因延迟下拨,导致单位自行调整项目资金,出现“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

2.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在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全流程的审查中发现,报账审批单无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备注,审批单上出现手写专项资金编号与金额,未做到全流程平台化与信息化,容易出现信息疏漏与串改。出纳在对审批单进行对接时,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从而造成资金的滥用。

3.资金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职责,表面上应该各司其职,但实际存在管理漏洞。归口科室认为财务管理资金,项目资金管理也依赖财务的台账,但财务不参与具体项目,较难掌握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

4.对专项资金认识和监管不到位。医院财政专项资金没有建立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多停留于应对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财务指标只关注资金使用率,管理浮于流程和形式上,没有做到全过程的监管,缺乏对专项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核评价,未能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作用,实现其设立目的。

(三)协同探讨,提出可行建议

在和财务部门探讨、分析清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后,审计小组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各科室全年项目支出应提前规划布局,根据往年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的划拨情况及对应的任务指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基于当年的任务指标,预测财政拨款资金。财务部门根据各科室呈送的项目计划及预算,统筹制定专项资金预算,保证财务预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2.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可以借鉴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纳入医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资金下拨、报账审核、使用进度管理等流程的信息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化管控,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时传递到归口科室实现信息共享,更加便捷高效地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

3.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从共同推动医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财务部门要打造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目前每月通报资金使用进度的管理力度上,应协助各归口科室掌握资金执行情况,并对预算管理提出建议。对资金使用不及时、进度推动慢、实施效果差的项目及时反馈到管理层,让管理层协调解决。

4.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一般以预算完成率为基础,根据项目类别加入不同指标作为参考,以此评估项目完成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资金使用不完导致收回的,并影响次年财政专项资金拨款的项目责任主体应予以追责。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年终科室绩效结合,倒逼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对于绩效考核不合格的科室,在次年项目申报审批时应考虑减少资金预算或延缓申请,避免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审计整改取得的成效

基于研究型审计思路开展的本次专项审计,极大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内部审计效率,促进了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实现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规范化管理,专项资金财政回收率降低明显,研究型审计成果显著。该审计成果可作为其它审计工作的借鉴模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迈向新台阶。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审计项目积极探索研究型审计,是审计人员主动适应新时代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下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是医院内部审计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的生动实践。践行研究型审计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审计工作薄弱环节,有利于内审工作的顺利进展,推动内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梅.研究型审计: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J].会计之友,2022(01):119-123.

[2]苏琳.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商讯,2021(2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