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体系构建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体系构建浅析

陈尚尚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 300000

摘要:新媒体时代视域下网络主客体关系具有互换性,网络声势的影响力日益加大,这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应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思政工作内涵要求,把握和利用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资源,主动掌握网络思政体系的话语权,本文从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网络思政活力提升、上线联动“大思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升高校网络育人的活力,增强育人实效,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满足高校新时代新要求。

关键词:自媒体 高校  网络思政  育人体系

一、新媒体时代下思政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1.1挑战分析

一是对现有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转化为散状辐射,人人都可以成为消息源和接受点,这导致原有的思政工作模式和形式面对“网民化”的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下降,让思政教育内容与高校学生内心接收点存在隔阂和欠缺,在新媒体网络思政的探索过程中,甚至出现为了网络而网化,未将课堂语言转化未网络语言,未能取得实际效果,进而影响思政整体质量。在这样的变化下固有的思政育人体系难以满足新要求,需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体系。

二是对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和辨识能力的冲击。网络资源是丰富多样,但偏失的、扭曲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和价值也夹杂在其中,而当前高校学生显然缺乏足够的网络意识和辨识能力,近些年来校园贷、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多发的问题,均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并未完成具备“网络成年人”的能力和特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其目标之一是形成正向的价值引领,但同时也具备培养良好网络习惯、提升网络素养、增强网络辨识能力的责任。

1.2机遇分析

一是拓展思政工作的维度和广度。新媒体以其丰富内容、新颖形式、传播力强等特性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思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工作中的不足,有效破解时间和空间的界定,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自主学习平台的上线和应用,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便利,进一步开拓视野,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是增强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削减被动性。高校的思政政治工作再思想引领、安全教育等育人内容中也包含者应急处理等事件处理的方式方法。尤其再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通过网络媒介可迅速传递信息,有效避免线下反应速度滞后的问题,达到快速反应、处理及时、工作透彻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削减被动性。

二、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现状分析

1.1网络思政重视不足,缺乏专业化队伍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相对于面临的新挑战和问题略有滞后,因此高校需重视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和专业化思政队伍的建设。目前人员组成主要是辅导员,由于大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工作,很难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网络思政内容的思索和创新上,且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和系统的学习,难免会因个人差异造成网络思政效果的差别,难以形成良好的网络思政育人实效。

2.2网络思维和意识形态认识有待提升

新媒体时代网络走进了高校学生的课堂和生活,成为高校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辨别和获取有效价值,不只是搜索键的点击,更多的是网络思维和意识。思政工作是都具高度网络敏锐性和鉴别力,能够从网络新的反馈点找到思政教育的突破口这就要求高校在新媒体时代要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思维和意识形态,维护网络纯净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发挥其网络思政功效。

2.3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有待改进

网络思政工作教育不是有新媒体平台、推送文章就是完成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经调研天津某高校“XX往来”院级微信公众号平台,其关注人数为2680余人,但其文章均阅读量仅为200人次左右,这从侧面展现我们的网络吸引力和受众率偏低。需要有健全的队伍、有效的保障和与之相匹配的网络素养,共同形成行之有效、影响有力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三、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措施

3.1夯实基石,依托大数据支撑下网络思政

思政政治工作在于聚焦学生问题,解决学生困惑,实现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的引领,难点在于及时和即时性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获取学生思想动态的方法和手段主要集中思想政治相关课程以及相关活动,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面相对有限,且信息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难以形成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媒体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为信息获取的覆盖性和准确性提供新途径,因此高校应强化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夯实工作信息基石,进一步准确获取学生的思想变动规律,为思政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3.2以人文本,组建高质量网络思政队伍

新时代高校各项工作服务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网络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坚持“贴近学生、引领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宗旨,因此高校应坚持以为文本,组建高质量的网络思政队伍。加强思政队伍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开展专业的网络培训,进行专业网络思政培训,使思政内容能够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吸引力、丰富思政内容营养度提升效果;强化网络思政队伍的政治站位和敏感度,增强此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将此项工作摆在较高的位置,不断增强网络敏感度,提升网络思维,练就过硬网络思政本领,更好的投身高校思政工作,服务学生。

3.3创新形式,提升网络思政话语权

高校开展好网络思政关键在于主动占领网络话语权,将理论思想转化为当代学生可接受和认可的话语,深入学生占据主动权、话语权。一是夯实理论基石,提供理论支撑,网络思政的开展需以过硬的理论为基础,在掌握、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避免照本宣科的死板,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网络育人工作中,让理论输出由内涵、有温度;二是构建融媒体,形成网络思政矩阵,哪里有学生,思政工作就应到哪里,形成覆盖式网络思政格局,用学生的语言引领学生、用学生的视角分析问题,多渠道、全方位搭建网络思政矩阵平台;三是丰富思政新形式,通过微视频、Vlog、微话题等学生参与感强、参与度高的形式,聚拢青年目标,提升网络思政话语权。

3.4、正向引领,占领网络舆情高地

伴随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自媒体也随之而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是独立发生人,这对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影响网络思政效果的因素之一。首先提升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网络敏感性和反应敏锐性,及时洞察可能潜在舆情问题,使其不偏离事实;二是加强学生网络安全观教育,网络是自由的,但绝非无法之地,强化高校学生网络自由与网络守则意识,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保持正确的的站位,做网络的文明发声人;最后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大家网络预警的三级联动机制,例如依托学生-学院-学校层次组建网络队伍,实现“自下而上”上报反馈机制和“自上而下”的监管反应机制,确保网络信息传递通畅和处置及时合理的舆情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海,构建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9.

[2]张凯,网上网下互动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模式的构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苗行生,浅析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体系的构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4]奇 ,杨宁芳,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2019.05.

[5]严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