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闫炜艳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邮编:138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开始时间:2022年9月,结束时间:2023年9月;收集于我院就诊的72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组,视为研究组(n=36)与参照组(n=36)。研究组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参照组行试管法检验。比较组间血型检出率、溶血试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A型未检出率、B型未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游离抗体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等溶血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检出率较高,输血前检验阳性率得到提升,可以进一步保证输血的安全。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验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是母亲与新生儿血型不合而引起的疾病,其中ABO血型不合类型最为常见[1]。经调查发现临床上有15%的几率会发生ABO血型不合,只有4%的新生儿会发生溶血病,通常发生在母亲O型血,新生儿A型或B型血的情况中,头胎的发生率会更高[2]。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此疾病的主要方式,微柱凝胶技术是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对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检出率较高,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检验中,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3]。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开始时间:2022年9月,结束时间:2023年9月;收集于我院就诊的72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组,视为研究组(n=36)与参照组(n=36)。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日龄1-7d,平均日龄(4.15±0.32)d;体重2.86-3.89kg,平均体重(3.37±0.58)kg。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日龄1-6.5d,平均日龄(4.11±0.35)d;体重2.78-3.85kg,平均体重(3.31±0.54)kg。比较组间性别、日龄、体重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符合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诊断。(2)患儿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性疾病。(2)脏器功能发育不全。(3)严重血液系统疾病。(4)遗传性疾病。(5)精神疾病家族史。

1.2  方法

(1)血型检验

参照组行试管法检验:取3ml静脉血,制成红细胞悬液,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用盐水法测定血型。

研究组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取2ml静脉血,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1ml达亚美2号稀释液加入10ul压积红细胞,在各孔中添加悬液,以900r/min的速度离心,然后再以1500r/min的速度离心。

(2)溶血检验:

游离抗体试验:参照组取1滴红细胞悬液,水浴后凝集说明有抗体,无凝集需要进行洗涤,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离心凝集视为阳性。研究组加入悬液和血清,用孵育器处理离心。

抗球蛋白试验:参照组加入红细胞悬液和抗人球蛋白血清,混合后离心。研究组用抗人球蛋白血清标记各孔,加入红细胞悬液,离心。

抗体释放试验:参照组加入红细胞悬液与酶,水浴后洗涤,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离心。研究组在各孔中加入红细胞悬液,孵育离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血型检出率,包括A型未检出率、B型未检出率。

(2)比较组间溶血试验阳性率,包括游离抗体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运用例数(n)与百分数(%)表示,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血型检出率

    研究组A型未检出率、B型未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组间血型检出率对比如下  [(n)%]

组别

例数

A型未检出

B型未检出

研究组

36

0(0.00)

1(2.78)

参照组

36

4(11.11)

6(16.67)

X2

-

4.2353

3.9560

P值

-

0.0395

0.0467

2.2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溶血试验阳性率

    研究组游离抗体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等溶血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组间溶血试验阳性率对比如下  [(n)%]

组别

例数

游离抗体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抗体释放试验

研究组

36

34(94.44)

35(97.22)

36(100.00)

参照组

36

28(5.56)

29(80.56)

31(86.11)

X2

-

4.1806

5.0625

5.3731

P值

-

0.0408

0.0244

0.0204

3  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同种免疫性溶血,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疾病,母体的血型抗体在胎盘的作用下传递给胎儿,进而对胎儿的红细胞产生影响,引起溶血病[4]。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与溶血程度相关,可导致患儿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还会引起肝脏和脾脏肿大,病情严重者会引起心力衰竭、脑瘫等严重后遗症,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5]。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大多数都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是治疗此疾病的方法之一。该疾病的诊断和输血前检验需要涉及到实验室检验[6]。微柱凝胶技术不仅可以诊断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还能分别血型。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将稀释液制作成凝胶,灌注微管柱,通过分子筛拦截红细胞。该技术不需要使用显微镜,在肉眼下即可观察检验结果,经过离心处理后,凝胶底部视做阴性,凝胶中上层视做阳性。微柱凝胶技术可以重复操作,检验的准确性很高,且比较稳定。

实验结果如下:研究组A型未检出率、B型未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游离抗体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等溶血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微柱凝胶技术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检出率很高,并且对血型的鉴别力很好,可以为该疾病的诊断和输血治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三强,杨帆,张鑫等.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6):116-120.

[2]叶莉莉,孙慧谨,汪晓曼等.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孕妇免疫球蛋白G效价与ABO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1,30(09):116-119.

[3]李红霞,汤景霖.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7):1214-1216.

[4]陈洋,王慧茹,周明等.微柱凝胶技术检测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1):2646-2648.

[5]钱姣,高秦盈,程淑凤等.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4):130-131+134.

[6]李冰雪,刘思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1):5913-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