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刘权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学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新时代需求乃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然而,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大学环境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以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新时代需求,以及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的重要性

首先,构建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和形式,可以将学生成长中必需的道德规范、文化传统、法律法规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也是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变革与科技进步不断推进,学生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多元和复杂。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比较保守

我国高校虽目前虽然很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但是大部分工作都停留在表面,无法让学生接受比较好的思政教育,导致思政教学效果比较低下,学生兴趣一般。当代思政教育者大部分以理论灌输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而不是从社会实践和学生的人格特征上去实施教育,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教育之下,盲目的接受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缓慢,在思政教育上教师多以口头灌输的形式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做,如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没有从思想道德的高度上去教育学生,同时教师一般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课下并不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不够,无法知道学生的思政思想发展情况。

(二)思政教育脱离学生实践

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在实践中加强当代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知识来源于实践也最终服务于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关注学生在思政实践中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当前思政教育过程一般都是集中在学校的小范围内,只是在大四的学生实践中有稍微的思政教育体现,而在大四的这一学年中学生还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对思政教育并不是很关心,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找工作中对自己没有很好的定位,缺少相关的对社会的认识,行为道德不能被企业所接受。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思政教育脱离学生实践,学生面对突然的就业感到不适应,因此思政教育要贯穿学生在高校的各个阶段,提高实践的力度,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磨练,在基层中成长,这样在面对就业时就能找准方向,也深受企业的喜欢和重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一)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由之前的应试化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各科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同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比如学习物理的大学生,教师在进行物理课程讲述中,可以采用渗透法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在讲述物理原理和一些科学家成就中渗透德育、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德育,在物理实践课程中让学生通过组装一台小的物理设备让他们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此外在其他的科目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渗透思政教育,比如在学习文科的学生中,通过典型的人或者事情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启发,让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并在自己的平日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也可以通过赏识教学法,教师通过欣赏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点,让学生增强自信,主动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有意识的学好每一科。这样的思政教育方式,没有直接的将思政知识灌输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采用正确的引导和逐步的渗透,让他们循序渐进的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这是非常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各学科教育的理念之下的。

(二)突出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高校学生很快就要步入社会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大学生在校的时光,努力强化他们的社会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各项素质,并引导学生勤动手、多动手、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当下的时政热点进行讨论,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说出隐匿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并尝试让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发展,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教师也要多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进行思政教育,让课堂教学尽量接近社会现实,比如可以就“老人摔倒扶不扶”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将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遇到老人摔倒,采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去判定该不该扶,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进行深层次的道德感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确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将其融入到学科专业中

核心课程应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为学生提供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同时,选修课程的设置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涵盖现代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这样的多样化选修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将思政课程融入到学科专业中,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将其融入到学科专业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突出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性,既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韩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高职教育,2021,21(04):95-99.

[1]赵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2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