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何倩

身份证号:120106198702230028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于交通工程的需求量显著增加,道路桥梁工程属于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在完成建设作业并投入运营后,容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车辆荷载、降水、冰雪等多种因素影响,逐渐出现裂缝或者沉陷等常见质量病害。这些病害问题不但影响工程结构的外形美观,而且能够持续降低工程质量以及运营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道路桥梁常见病害问题做出深入分析,并采取合理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养护维修,以提高病害处理成效,确保道路桥梁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关键词:道路桥梁;病害;处理技术

引言

在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市交通量逐年增长,重大型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交通超限问题日益严重,加之环境、结构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出现各种病害,对正常运营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研究市政道路桥梁病害成因与修复方法,可以为病害处理提供理论支持,确保路面使用品质。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

1.1混凝土裂缝病害

路桥施工中使用量最多的材料之一是混凝土,而混凝土施工质量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后期经常会出现裂缝病害,如若该问题未能被及时处理与解决,其可能会对路桥路面以及路基等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路桥工程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加之车辆的通行存在不规范现象,进而会增加裂缝病害出现概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例如混凝土各原材料配比不科学、混凝土振捣、搅拌以及浇筑不规范等,施工人员需要加强细节管理,同时还需要注重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

1.2坑槽病害

坑槽的面积约为0.04m2,深度普遍超过2cm,属于路面的常见病害。关键成因如下:(1)表面层坑洞。降雨进入路面表层的混合料孔隙中,对道路结构产生侵蚀作用;车辆快速行驶,产生的水压力破坏混合料的稳定性,部分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长此以往,混合料发生松散,碎石随着车轮的运转被甩出,随着碎石散失量的增加,路面逐步产生坑洞。(2)表面层和中面层的坑洞。雨水渗入深度大,到达路面的表面层和中面层,侵蚀面层结构;车辆行驶时对沥青混合料产生作用力,使两层的部分碎石从沥青上剥落,由于材料分布的异常,出现不规则裂缝,后续反复受到车辆的荷载作用,出现向外侧推挤以及变形现象,最终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出现坑洞。(3)降水大量聚积在半刚性基层顶面,车辆行驶时对水产生较强的压力,基层的混合料由于外力作用,由密实逐步转变为松散状态,基层表层的细料被冲刷,与水结合后产生灰浆并向上挤压,观察此时的路面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坑洞。

1.3钢筋锈蚀病害

钢筋锈蚀是道路桥梁结构主要的病害形式之一。因混凝土碳化作用、环境污染、CL−侵入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使钢筋周围环境酸性增强,导致钢筋表面致密氧化膜被破坏,从而造成钢筋锈蚀。现阶段,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进一步加剧了钢筋锈蚀。钢筋生锈后,其截面积显著增大,高达原始截面的10倍以上,对周边混凝土造成严重挤压,引发裂缝、剥离等质量病害,降低结构承载性能。同时,钢筋锈蚀后减小钢筋有效截面积,降低道路桥梁结构整体抗弯性能,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缩短使用寿命。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处理技术

2.1混凝土裂缝病害治理

因路桥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较为常见,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注重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首先,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在混凝土配置阶段,施工人员需要优先保证各原材料无任何质量问题,同时还需要确保各原材料配比符合混凝土配比要求,以此确保混凝土配置质量。其次,在混凝土搅拌、振捣以及浇筑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环节施工人都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例如混凝土搅拌需均匀、振捣需无气泡现象,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避免出现断浇现象,其会影响混凝体施工质量。最后,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应该立刻对其进行养护,常见的养护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铺盖塑料薄膜,以此减缓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有助于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2.2坑槽病害治理

2.2.1热拌材料修补法

1)根据坑槽病害的分布特点用直尺划出坑洞的轮廓线,适度开槽直至到达稳定结构层为止。成型槽壁需保持垂直与稳定,病害区域的各类松散料均需清理干净,最终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规整坑洞。

2)向坑槽注入压缩空气,用于清理粉尘及其他杂物,或用电吹风清理,随后选取与原路面结构材料级配一致的混合料填补。

3)向清理后的槽壁和槽底均匀涂刷黏结沥青,再向槽内填入沥青混合料。填筑深度较大时,划分为多层,依次进行各层的填筑和碾压。粗细混合料需均匀摊铺到位,将坑槽容积的15%~20%作为填入混合料的虚方量控制标准,同时要求坑槽边缘填入细料。

4)经过沥青混合料的填筑后,清理坑槽边缘的废料,用压路机碾压。首先进行静压,对压缝部位做1~2遍的碾压处理后,转向中心位置继续碾压;随后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振压,先横向后纵向,碾压3~5遍。

2.2.2冷料修补法

施工思路与热拌的挖槽方式基本一致,即修整路面的坑槽,清理槽底的杂物;均匀涂刷黏层油,按1.1~1.3的松铺系数填筑常温混合料;填筑后安排压实,待修补部位平整且密实后,开放交通。

2.3粘钢加固

(1)钢板黏结面处理。为保证钢板与混凝土表面黏结效果,需对钢板实施除锈、打毛、抛光处理,直至钢板表面露出金属光泽。钢筋除锈基本流程如下:①清除钢筋表面混凝土;②利用人工除锈方式去除钢筋表面铁锈,并进行防腐处理;③利用环氧树脂砂浆或修补料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④按照标准要求对修复部位实施养护,至少应养护14d,待强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在其表面均匀涂刷阻锈剂;⑤阻锈剂涂刷需采取分层涂刷方式,每层喷涂完成后进行科学防护,防止污染;涂刷完成后,应养护24h,待完全固化后对表面实施清理。

(2)压力注胶。采用注浆设备对混凝土与钢板体系实施压力注胶,并科学把控注胶压力,确保不超过0.4MPa。注胶按照由下而上顺序依次进行,当相邻胶嘴流出胶液时,及时封堵现有胶嘴,然后在溢出胶液的胶嘴处继续注胶。当排气孔有胶液溢出时,封闭当前胶嘴。注胶过程中,采用木槌不断击打钢板,根据声音判定胶水流动情况及是否注满。利用最后一根排气管稳定注胶压力,避免胶液脱落。注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胶速率,防止形成气泡。

(3)固化。注胶完成后,持续监控6h,看是否存在漏胶现象,防止产生脱胶问题。当温度为25℃时,需保证不少于3d固化缓冲期。当温度下降时,固化时间延长。若温度低于5℃时,可通过加热设备进行升温,或通过低温固化手段实施改性处理,以有效提高黏结加固质量。但需特别注意,固化时,禁止扰动钢板。此外,为避免加固钢板产生应力滞后状况,胶液固化期间,需进行交通管制,降低干扰,最大限度地保证加固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工程是交通运输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经济与交通发展的重任,维持安全稳定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护保养能有效提升道路桥梁结构性能,提高运营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孙向鹏.高速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J].交通世界,2021(29):142-143.

[2]徐添聪.高速公路桥梁病害成因分析与维修处治措施[J].交通世界,2021(10):130-131.

[3]倪青.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维修加固策略[J].四川水泥,202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