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姜艳萍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妇科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妇科病人300例,采用计算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150)和观察组(n=150)。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包括满意度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²=49.077;P=0.000)。焦虑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推广人性化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妇科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整体护理体验。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妇科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近年来,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逐渐受到关注。在妇科护理中引入人性化服务,不仅仅关注疾病治疗,更注重患者的情感需求、个性差异和全面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护理的人性化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对护理的期望,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妇科病人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传统的妇科护理主要注重疾病治疗,较少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化护理。为了更全面地关注患者的健康,本研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妇科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此研究成果可为医疗机构提供实际操作指导,推动妇科护理向更加人本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妇科病人共30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8.42±5.32)岁。采用计算机分组原则,分为对常规组(n=150)与观察组(n=150)。本研究严格遵循伦理准则,保障了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操作措施。首先,医护人员会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与评估,了解患者疾病发生的背景、症状等,同时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随后,进行妇科相关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乳腺检查,以获取更直观的病情信息。在疾病诊断方面,对照组将依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期达到疾病的有效控制和治疗。此外,常规护理还包括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提供更全面的医学信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康复建议,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建议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最后,在随访与复查方面,对照组将进行定期的随访,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在必要时进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操作,具体措施包括:(1)门诊护理:在接诊患者时,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喜好,以及任何可能对护理产生影响的特殊要求。通过与患者进行亲切而耐心的沟通,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作息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建立入院评估档案,系统地记录患者的个性化信息,涵盖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多个方面。这一档案将成为后续护理的重要参考,确保医护团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加贴近患者的期望和需求。(2)心理护理:观察组将采用更主动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护理人员将积极倾听患者的心声,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在面对可能的焦虑和恐惧时,采用情绪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3)患者家属护理: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家属会诊,护理人员将向患者的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护理计划,提供必要的护理培训,以使家属更好地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此外,提供心理支持,引导家属正确面对患者疾病,共同构建良好的支持系统。(4)护理操作:观察组将更注重细致入微的护理细节。例如,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通过在操作前向患者做详细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采用温暖的手法和语言,以提升患者的舒适感。此外,根据患者的个性差异,调整护理操作的节奏和力度,以确保患者在护理中感受到尊重和体贴。(5)分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对于病情较为轻微的患者,采用更为温和的护理手段;而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则提供更为专业和全面的护理服务。此外,建立分级护理制度,确保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3观察指标

通过定期的满意度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水平与抑郁症状进行客观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水平与焦虑水平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6.0进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对比:详细内容见表1。

表1两组满意度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n=150)

36(24.00)

49(32.67)

65(43.33)

85(56.67)

观察组(n=150)

59(39.33)

79(52.67)

12(8.00)

138(92.00)

X²值

-

-

-

49.077

P值

-

-

-

0.000

2.2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在SAS评分上,观察组的平均分为20.2±3.8,而常规组为31.5±4.3。在SDS评分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分为18.2±3.4,而常规组为29.8±4.1。T值分别为24.117和26.673,P值均为0.000,表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

3讨论

首先,观察组在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而在不满意方面则显著低于常规组。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达到了92.00%,而常规组为56.67%。这说明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情况下,患者更倾向于对医疗服务和整体护理体验给予高度的满意评价。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态度,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从而提高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在于其更注重患者的个性需求和情感关怀。在入院护理中,我们通过了解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喜好以及特殊需求,建立了入院评估档案,确保后续的护理过程更符合患者的期望和需求。这种贴心入微的关怀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个性的尊重,使得整个治疗过程更具人性化,符合患者的期望,从而提高了满意度。

其次,焦虑抑郁评分的降低进一步印证了人性化护理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影响。观察组在SAS和SD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分别为20.2±3.8和18.2±3.4,而常规组为31.5±4.3和29.8±4.1。这表明人性化护理在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可能归因于人性化护理在心理护理方面的加强,通过积极倾听和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关心,从而减轻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在心理护理方面,观察组采用更主动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这种温暖的沟通方式可能帮助患者释放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有助于形成更积极的心态。此外,观察组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建立了更为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这种积极的心理护理模式有望在心理健康促进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综合以上讨论,人性化护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在患者的满意度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影响。这一实证结果为妇科护理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也需要注意到本研究存在的一些限制,比如研究样本较为有限,未来研究可考虑扩大样本规模,同时可以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不同疾病和人群中的适用性。在实际护理中,需要充分培训护理人员,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人性化护理有望在妇科护理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天舒.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妇科体检中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8).

[2]吴凌志.基于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 2018(8).

[3]陈颖,韩宁宁.人性化服务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