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钱云辉

(普洱市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300名患者资料,并记录其患有DVT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统计了以下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情况。结果:在300名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7例患有DVT,患病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未使用抗凝剂以及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危险因素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DVT的风险更高,开放性手术和产生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这些危险因素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因素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而骨科创伤患者作为一类高危人群,其发生DVT的风险显著增加,且一旦发生可能对康复产生不良影响。骨科创伤患者的DVT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分别是静脉损伤、静脉血流瘀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常常同时存在于骨科创伤患者中,其中静脉血管壁破裂或刺激又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骨科创伤患者的DVT防治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现有研究中总结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300名患者,并记录其患有DVT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共有47例患有DVT,患病率为15.7%,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平均年龄为45岁,标准差为12岁;平均年龄病程为3个月,标准差为1个月;平均创伤时间为2周,标准差为5天。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在这300名患者中,没有限制年龄、性别、患病类型等条件。同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未患有DVT;(2)需要接受骨科创伤手术治疗;(3)能够配合研究人员的数据收集和随访工作。在纳入研究对象时,研究人员将根据上述标准逐个筛选患者,最终选择300名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研究。同时,需要得到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保证研究过程中不会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1.2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医生和研究人员严格按照医疗伦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权益受到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严格保护,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遵循科学、严谨和客观的原则,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所有患者均已满足参与研究的伦理要求,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1)术前预防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患者在手术前没有活动或静止时间过长的情况。同时要评估患者的DVT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等;(2)术中预防在手术中应注意维护血液循环畅通,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局部充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等,以减少DVT的发生率。可采用胶原蛋白海绵、静脉药物注射等方法进行预防;(3)术后预防在手术后应及时给予患者按摩、床椅转移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使用抗凝剂的安全性,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DVT预防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并在预防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情况。同时,在抗凝剂使用和机械预防等方面应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的出血风险,避免招致其他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并保障患者安全。

1.3观察指标: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既包括患者是否出现DVT,也包括DVT的发生率。其中,DVT的诊断标准为下肢肌肉组织肿胀、压痛、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结合超声检测或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判断。在研究过程中,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抗凝剂使用情况、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因素,以及患者是否出现DVT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患有DVT和未患有DVT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筛选出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2、结果:不同危险因素对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对比。

表1  对比不同危险因素对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危险因素

DVT组

非DVT组

t

P

年龄(岁)

55.6±12.3

42.8±9.9

6.32

<0.001

性别(男/女)

29/18

126/127

1.2

0.24

BMI

26.4±3.5

25.8±2.9

1.4

0.19

手术时间(小时)

2.7±0.8

1.9±0.5

8.1

<0.001

手术方式(开放/腔镜)

35/12

144/109

2.6

0.001

抗凝剂使用(是/否)

12/35

101/153

3.2

0.002

术中或术后出血(是/否)

22/25

112/141

2.1

0.03

从上表可以看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以及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因素在DVT组和非DVT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性别和BMI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年龄和手术时间的t值较大,说明这两个因素对DVT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和术中或术后出血的t值较小,但也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根据这些结果,医生可以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率。

3、讨论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其中,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DVT的风险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年龄增加,机体功能下降,静脉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减慢等因素导致的。而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使得机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形成DVT。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开放性手术和产生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开放性手术对静脉的切口和损伤更大,且手术过程中操作者需要频繁使用止血钳等器械,对静脉造成更大的压迫和挤压。而术中或术后出血则会导致血流缓慢,从而增加了DVT的发生风险。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物理治疗以及手术等。药物预防主要是通过给予抗凝剂、抗血小板等药物来抑制血液凝固和增加血栓形成的阈值;机械预防主要是通过使用压力袜或弹力绷带等器械,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局部充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等;物理治疗包括按摩、床椅转移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则是在必要时采取切除栓子等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DVT预防时不仅要考虑到预防的有效性,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并在预防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情况。同时,在抗凝剂使用和机械预防等方面应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的出血风险,避免招致其他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并保障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应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并在预防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情况。同时,在考虑抗凝剂使用和机械预防等方面要注重患者可能存在的出血风险,避免招致其他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并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迪. 关于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9):2.

[2]高素华. 探究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J]. 剧影月报, 2021, 003(007):160.

[3]邢平.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7(2):00148-00148.

[4]陆芸, 马宝通, 郭若林,等. 创伤骨科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前瞻性研究[C]//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