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沈凡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究的是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影响中的应用分析。通过不同的采集部位,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差的发生,确保检验结果精确而可靠。方法:本文将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采集的120例血液样本,再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成同等份的两个组,设置不同的采集方式和不同部位。以了解末梢血及静脉血是否会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根据检验结果汇总和比较,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液及静脉血液对血液常规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使用静脉血液时,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检查的精度,对诊断和治疗患者病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由此可见收集静脉血比末梢血液更能确保检测的精度,并且在采血过程中不会引起疼痛、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感染,确保病人对采血的满意度,还能够为临床医学提供有价值的精准数据。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检验结果

引言:

在临床上,血常规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其主要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WBC等,对血液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形态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其他检查项目相联系,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尽管血液常规检测具有很高的实用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血液检查的准确度很容易出现偏差[1]。当前,在血常规检测中,采血方式有末梢采血,静脉采血,动脉采血等。为了探索本医院血液常规检查中,血液标本末梢血和静脉血标本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我们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住院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检查,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了解末梢血及静脉血是否会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时间段本院住院的患者有120例,将其120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有60例,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20岁~65岁,平均年龄是(44.14±13.4)岁;乙组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27例,男性患者有33例,患者年龄在19岁~64岁,平均年龄是(43.04±10.3)岁。甲组患者进行末梢血的采集;乙组进行静脉血的采集。

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均符合此次研究的要求,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撑。

1.2方法

1.2.1甲组:应用激光无创手指血检法采集血液标本,用75%酒精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灭菌,酒精完全蒸发后取样。取血时,先对检查对象的左手中指末端内侧进行压迫,让其充分的血液循环,然后再进行2-3毫米的针刺。第1次的血通常是混合着组织液的,应该先把它擦掉,然后再拿第二颗来做样本,如果血液流动不顺畅,切勿太过用力,用微型的吸管收集血液,然后放在 EDTA抗凝管中搅拌均匀,然后再用消毒的干燥棉花来压迫止住出血。

1.2.2乙组应用真空采集血液,应用简易套管采集血液,并与甲组比较。用碘酒棉球对取自的静脉血取取区进行消毒,然后用75%酒精擦净。将针头刻度,针头斜朝上,针头朝上,与皮肤成30度角,以5度角插入血管,进入静脉腔,然后将针插入血管内,再将针插入血管内,防止采血时针头滑出。穿刺时要小心,不要太过深入,以免造成血肿。将血样放在乙二胺四乙酸中,使之混合均匀。可以用干燥的消毒棉花球压制住流血的部位。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不同部位采集血液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采集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采集后相关检验结果的比较

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乙组患者采集后的检验结果指数明显较高,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采集后相关检验结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

HCT

PLT

HB

RBC

WBC

MCV

甲组

60例

0.314±0.036

103.20±12.78

98.24±13.28

3.04±0.51

5.34±3.15

75.32±1.43

乙组

60例

0.436±0.036

239.12±12.11

130.62±15.98

3.87±0.11

6.34±2.15

87.25±3.12

T

-

14.463

52.132

10.861

10.428

26.144

10.523

P

-

0.024

0.031

0.025

0.026

0.032

0.03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采集后,乙组患者满意度的改善程度更高,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甲组

60例

20

20

20

40(92.14%)

乙组

60例

40

10

10

50(94.34%)

T

-

0.158

P

-

0.604

三、结论

身体内的血以有形的细胞与体液为主,而血常规是进行血化验时的一种基础检查。人体是有自我恢复功能的,一般在发病早期没有什么特征,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到体内血细胞的有关含量的改变,这样才能让人及早的察觉到凝血功能异常、贫血、病毒感染等病症[2]。由于人体的代谢活动离不开血液的流通,所以如果血液出现了问题,就会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人体的某个器官和组织出现了疾病,那么就会影响到血液的组成。血常规检查主要是了解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成分的含量,根据这些指标对疾病的轻重进行判断与分析[3]。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基本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可以作为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血液常规的监测,可以使临床医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早期表现,同时也能发现过敏性疾病、炎症感染和免疫系统疾病,对于后续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总而言之末梢血液及静脉血液对血液常规检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使用静脉血液时,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检查的精度,对诊断和治疗患者病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宝强.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检验结果的改变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9):19.

[2] 张云青.浅谈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12):4.

[3] 于腾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 202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