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对老年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CT检查对老年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

刘寅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500)

【摘要】目的:评估CT检查在老年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检查。观察患者的颈椎病临床分型和CT影像特征,并使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椎动脉型患者占28.57%,表现为明显的横突孔狭窄;脊髓型患者占20.00%,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导致的椎管狭窄;神经根型患者占24.29%,主要表现为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和椎间隙狭窄;交感神经型患者占17.14%,CT检查缺乏显著特征;混合型患者占10.00%,表现为多种征象的复杂或无特异性特征。结论:CT检查在老年颈椎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同颈椎病临床分型在CT影像上有特征性变化,有助于临床准确定位和诊断。

【关键词】CT检查;老年颈椎病;诊断;影像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脊柱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对颈椎病的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CT(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强的骨组织显示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本文旨在评估CT检查在老年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并描述不同临床分型在CT影像上的表现特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61~81岁,平均(71.25±3.25)岁;病程1~7年,平均(3.75±1.15)年。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患有颈椎病的患者;③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或脊柱相关疾病的患者;②有影响CT影像质量的金属植入物或其他禁忌症的患者;③不符合研究要求或无法提供完整资料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检查,以评估其颈椎病的影像特征,平扫基础上实施三维重建。检查过程中指导受检者取仰卧位,初始扫描部位为椎管垂直面,扫描范围必须超过1节椎体。具体检查步骤:①调整系统参数:在扫描检查过程中,设置电流为250mA,电压为120kV,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mm,矩阵规格为350×350,重建层厚为1mm。②平扫检查:对患者的颈椎进行平扫检查,通常选择检查3至4层椎体。确保各椎间和扫描线平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需要时加扫1层敏感区域。③三维重建:根据平扫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使用CT设备软件将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包括矢状位和冠状位的重建。④数据记录:对扫描所得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扫描部位和范围、重建图像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如果患者疑似椎关节滑脱,仍需进行局部多层连续扫描,并完成矢状位和冠状位的重建,以进一步观察患者椎关节的情况。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颈椎病临床分型,包括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①对于椎动脉型患者,观察CT影像中横突孔的狭窄情况,测量并记录横突孔狭窄的程度。②对于脊髓型患者,观察CT影像中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的表现。评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椎管狭窄情况,尤其关注C4~C6椎间盘区域。同时,记录并测量椎间隙层面椎管的狭窄范围,并记录在案。③对于神经根型患者,观察CT影像中钩突关节骨质增生以及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椎间隙狭窄。细致观察侧隐窝狭窄和椎间孔狭窄的情况,并测量狭窄的程度。④对于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患者,观察CT影像中是否存在上述多种征象,并评估影像学表现的复杂性或特异性特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颈椎病临床分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评估CT检查对老年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将以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椎动脉型

20例患者诊断为椎动脉型,占28.57%。CT影像检查可观察到横突孔狭窄的情况,其中,有13例明显狭窄,狭窄程度平均为(46.5±15.5)%,另外7例狭窄程度不明显。

2.2脊髓型

14例患者诊断为脊髓型,占20.00%。CT影像检查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存在明显增生,并且韧带钙化表现明显,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导致了椎管狭窄,其中以C4~C6为主要发生部位。椎间隙的狭窄范围在7~11mm,平均为(9.30±1.25)mm。

2.3神经根型

17例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占24.29%。CT影像检查发现,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椎间盘突出和椎间隙狭窄情况较为明显。其中11例侧隐窝狭窄,6例椎间孔狭窄,最大狭窄程度2.6mm,最小狭窄程度0.9mm,平均狭窄程度(1.30±0.65)mm。

2.4交感神经型

12例患者诊断为交感神经型,占17.14%。CT检查未显示出明显特征。

2.5混合型

7例患者诊断为混合型,占10.00%。CT影像检查发现存在上述多种征象,常累及椎间隙,影像学表现复杂或无特异性特征。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脊柱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颈椎病的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T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CT检查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骨组织图像,对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很高的准确性。CT技术不仅可以显示颈椎的解剖结构,还可以观察相关病变的形态特征,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以及关节变性等。

本研究旨在评估CT检查在老年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并描述其影像特征。选取了7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影像检查,观察了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椎病在CT上的表现。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椎病在CT影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变化。这些结果对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CT技术,临床中能够准确定位和评估颈椎病的病变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评估CT检查在老年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不同临床分型在CT影像上的特征表现。结果显示CT检查在老年颈椎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同颈椎病临床分型在CT影像上有特征性变化,有助于临床准确定位和诊断。

参考文献

[1]李绍芳.老年颈椎病临床分型及CT平扫诊断分析[J].健康必读,2020(25):64.

[2]韩龙.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价值及征象特征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8):280.

[3]张枢书,龚明福,白奇之,等.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0):14-16,封2.

[4]宋超一,邵翠娟.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7):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