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

唐思怀

湖南航天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目的: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入我院实施骨科创伤医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干预,观察组实施循环驱动仪+血塞通注射液干预,对组间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数据对比。结果:经比对,观察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循环驱动仪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下肢肿胀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肿胀;循环驱动仪

    在创伤或者骨折患者临床医治期间,均会产生严重程度不一的肿胀症状。若未能及时、尽快实施对症治疗,极易产生软骨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现象,同时还会形成关节骨质变化,严重者会面临残疾风险,影响生存能力[1]。故为明确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入我院实施骨科创伤医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均为20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1.21±0.29)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1.19±0.23)岁;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干预,即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355),用量:一次250ml,一日1~2次,滴注1~1.5小时

观察组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循环驱动仪+血塞通注射液干预,其实施内容:注射用血塞通粉针(生产厂家: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26438),使用方法:静脉滴注。一次200~400毫克,以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次;循环驱动仪:选取患者固定体位。将其患肢放置于压力气套内,选定压力及时段参数,2次/日,单次持续时长30min。两组患者医治周期为7d。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组间患者临床疗效:当患者经临床医治后,其肿胀症状消失,致患位关节屈伸程度维持0°-110°之间,患肢功能恢复如初,即为显效;

待患者医治后,肿胀症状消失,关节屈伸度为0°-90°,患肢功能初步缓解,下肢状态有明显痛感,即为有效;

待患者医治后,其肿胀症状未有效缓解,患肢无法自然伸直,致患关节弯曲幅度处于90°以下,无法自行完成肢体功能,即无效。

统计组间患者出现骨髓炎、愈合延迟、感染等不良反应人数,遂进行数据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横向分析与组内纵向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法及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计量数据以(IMG_256±S)表示,当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患者疗效率对比

    如表1,观察组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组间患者疗效率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40)

10(25%)

29(72.5%)

1(2.5%)

39(97.5%)

对照组(n=40)

10(25%)

20(25%)

10(25%)

30(75%)

x2

8.53

P

0.00

2.2 组间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骨髓炎、愈合延迟、感染等不良反应症状概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10(2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阶段,随着工业、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出现骨科创伤致患率显著上升,尤其是对于出现下肢创伤患者来说,其在致患过程中极易出现水肿现象。在骨科创伤患者软组织受损后,不仅会对其创面造成持续性压力,同时对患者静脉血流也会造成影响,进而形成下肢肿胀[2]。此阶段患者时常表现为患肢麻木、无法自行活动、异常疼痛等体征,若未能及时处置,不但会延误愈合用时,还会徒增肌肉萎缩、软组织粘连风险,故医护人员需于骨科患者治疗后,助其进行肿胀症状防治,进而改善预后康复环境[3]

对于骨科创伤医治患者下肢肿胀的医治方法,传统方法通常单独使用高渗性利尿剂、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或者二者联合使用,高渗性利尿剂较为常用的是复方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有三七、七叶皂苷、复方丹参片、迈之灵等。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可调节患者体内微循环及静脉血流,逐步减轻肿胀症状。注射用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有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及聚集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使周围微循环得到改善

[4]。

而通过循环驱动仪进行干预,则有显著防治效果,其通过强化患者静脉血流状态,可缓解患者患处压力,改善水肿、纤维化情况,促进肌体康复;同时结合血塞通注射液,可起到活血化瘀效果,降低出现血栓概率,改善微循环[5]

通过此次研究可知,观察组临床医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而说明实施循环驱动仪+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通过对骨科创伤医治患者下肢肿胀期间,实施循环驱动仪+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伟龙,郝剑,郑升鹏,杨冬梅,刘健,裴代平. 平乐郭氏荣肌揉筋法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22,42(05):773-776.

[2]张晓涛.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83-84.

[3]孙海威. 骨科创伤及下肢肿胀防治研究[J]. 双足与保健,2019,28(23):108-109.

[4]肖金怀,朱晓文.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探讨[J]. 双足与保健,2019,28(20):99-100.

[5]陆一. 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