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奠基学生终身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1

经典诵读,奠基学生终身发展

苏小娇

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天鹅学校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小学阶段是诵读积累的黄金时期,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经典名篇,让宝贵文化遗产浸透到他们的思想中,陶冶情操,积淀传统文化,这将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传承经典文化,让学生从小就爱上经典作品,应该是学较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项重要通道。那么,实践中怎样才能让“经典古诗文诵读”实现学较的内涵和特色双发展呢?

一、丰富校本课程诵读经典课程化

中华古诗文浩如烟海、繁若星辰,为了让学生有序、有效积累,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存储量,我们推荐和整理了一些学生诵读的篇目,并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校本深程按年级段分为三册,每册内容分三大板块(韵文、经典名句、蒙学经典)。在编选内容时,可以尽量考虑到名种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风格汲取营养,以促进孩子全面成长;并根据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校本教材进行改进,使得课程内容更完善、更具实用性。

二、完善过程管理诵读经典常态化

为了把诵读活动落到实处,我们树立了“只有坚持才能形成特色”的理念。活动中以“每周三个一”为内容,制定了“四定”措施,确保了诵读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一是定诵读内容。把每册校本课程的诵读内容细化、分解到每周,要求全校师生每周诵读一首古诗词、一句经典名句、一段蒙学经典。二是定阵地。每个班级在前后黑板上开辟有固定的经典诵读栏目,内容每周一换,方便班级学生每天诵读。三是定时间。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我们没有对课外诵读时间提出要求,而是利用零星分散的在校时间去诵读。四是定要求。班级每天一检查,值周领导随时巡视检查,并做到了周周小结,及时反馈诵读情况。教导处每学期对各班学生至少进行一次经典诵读口头测试,测试成绩计入师生的成续册。坚待、坚守、坚定,“三坚”为经典诵读注入了定力和活力。

三、营造文化氛围诵读经典生活化

高尚的校园文化具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功能。为了让经典诵读活动更具有校园气息,学校层面可以因地制宜,科学构思,精心布局,打造经典文化橱窗,精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内容,配上极富人文色彩的插图和装饰,极具赏读的吸引力,使经典文化橱窗成为传承经典的重要阵地。教空里有朗朗书声,校园内“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经典古诗词”“经典诵读走廊”……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潜移默化,沁人心牌的经典诵读诗篇、文学巨作、名家文人,为学生诵读经典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激励着学生思维和行动双前行。

四、借力平台载体诵读经典活动化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热情,我们时常开展一些“古诗诵读大赛评选”、“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书画展览”、“古诗文配画”、“经典诗文临摹”、“经典诗文摘抄”、“古诗文知识竞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系到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锻炼。校园成立广播站,让学生轮流到小记者工作站服务、采访、采编、播音等等,报道学校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道报通读成果……培养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起,激发了学生经典诵读的热情,锻炼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运用能力。

总之,诵读经典过程就是对学生通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一个地球”。经典诗文的熏陶,学生更加明礼识仪、风度儒雅、智慧博爱。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不但使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得到了传承,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师生们的人文素养,“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也使平淡的语文深堂更加充满了灵性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