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化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巧用信息化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陈小文

湖北省潜江市曹禺小学  433100

摘要:信息化教学手段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让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原则

1.1辅助性原则

信息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的特征,教师遇到问题登录网络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源,所以容易在课堂出现错位的情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无论什么内容都要用到,如识字分析用多媒体,阅读篇章用多媒体,拓宽课堂容量用网络资源,很明显多媒体成了新宠,教师反而成了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教学工具的使用,都要为教学服务,所以在多媒体的使用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发挥它的辅助作用,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深度融合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适用性原则

纵然多媒体的优势众多,可以优化整个课堂,可以降低师生的压力,但其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堂。要想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必须遵循适用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在《示儿》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找到的配乐是轻松的,很明显不符合本首古诗的基调,最终弱化了古诗的情感,影响学生对本首古诗情感的理解。这样的课堂,信息技术反而成了教学的负担。

1.3价值性原则

技术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意志与需求的充分体现。每一种技术的发展、应用都是为了服务人类的某个目的。所以技术一般有两大特征:第一,工具性特征;第二价值型特征。工具性特征指的是人类出于什么目的发明和应用它,价值型特征指的是对技术善恶价值的一种判断。从语文学科视角来看,信息技术并非必须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活跃在课堂上。所以,信息技术并非必要条件,我们之所以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是否对教学有利,体现教育本身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防止技术至上,又要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泥坑。

2巧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开展评价反思,让学生与自己对话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教学反思与评估,可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评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更要注重他们内在素养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成果,并引导他们开展交流,可以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清晰地记录下来。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思维方式、交流合作、问题解决、批判思维等)做出合理的评估,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如在《乡下人家》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了“乡下人家风情展览”的主题,让学生找出最具乡下人家特色的一个物品,之后根据作品内容设计主题,并给出推荐的理由。随后各小组给物品所在的展厅起一个名字,并通过浏览大家提交上来的作品,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发表评价。在网络平台上,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为学生留出时间改进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成果质量、表达语言是否规范、互动频次等视角入手,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而教师也可以以此为依据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稳步提升。

2.2灵活运用微课,激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陈旧的模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转变自身理念,掌握先进技术的教学功能,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在信息技术与教学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技术不断涌现,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借助微课优势开展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以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写作大纲、学生的写作基础,制订一套完备的微课方案,确保其在各个环节优势的发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如在写作时,首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过观看微课了解该话题写作的要点。其次,播放与该话题有关的写作微视频,让学生组伴自主阅读文章,并写下阅读感悟。再次,在写作技巧的讲解中,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各类资源和图片,并将其穿插于写作中去,让学生直观了解写作方法,最终完成习作素材的积累。最后,教师利用微课构建虚拟习作场景,让学生逐步参与其中,进而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2.3利用电子白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的内容晦涩难懂,即便是教师反复地讲解,学生依然不能理解。借助信息技术生动、直观的功能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的感官得到多重刺激,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学实践研究显示:如若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授课,就可以轻松突破难点,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汉字教学中,因汉字的音近字、形体字相近,学生一时间难以把握,但只要把握他们的共同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量。如在“晴、情、清”的学习中,首先用电子白板展示这几个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其共同点“青”,而后将眼睛的图像拉到“青”的左侧就可以成为“晴”字,将“小溪”的图像移动到“青”的左边,就是“清”,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把握了他们的特点和意思,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再如,在《陶罐与铁罐》一课的学习中,首先用音频展示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观察画面,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续编能力重新讲故事,还可以根据剧情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多种方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同时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4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优化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如在《望洞庭》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用现代文话古文”的学习任务,并在计算机教室组织了本次活动,学生听到任务后吃惊、激动,因为新颖的课堂形式,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的反复听音频,感悟诗词构建的意境美,有的观看名师视频,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刻,还有的学生自我查阅资料,了解文本的来龙去脉,虽然学生各有侧重,但全都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丰富,推动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2.5巧用微视频,实现课内外教学的结合

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导致学生难以在一节课上全面把握课堂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的优势,首先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便捷性,制作微视频教学课件,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反复地学习,以此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观潮》一课的学习中,关于大潮来临前、中、后的景色的描写是重点,而对钱塘江描写语句的理解是难点,于是教师制作了相应的微视频课件,供学生课下学习。在学生的反复观看中不仅领会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魅力,而且获得了全新的体验与感知。信息化的应用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实现了课内外教学的充分结合。

3结语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样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在21世纪,信息技术以绝对的优势在当下的课堂中发挥着作用,如图文结合的功能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资源众多的特征丰富了语文课堂,互动性强的优点激活了课堂氛围等,所以我们要加强先进教学手段与教学的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语文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所以,加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阚莲.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6):28.

[2]周碧英.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2):110.

[3]武凤娟.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知音励志,2016,(13):87.

[4]陈华芳.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