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营商环境品牌化  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浅谈汉台区营商环境 “软实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3

打造营商环境品牌化  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浅谈汉台区营商环境 “软实力”

欧红玲

汉台区委党校

【摘要】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辐射出的重要性在近些年来日益凸显。从实践上看,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可以持续激发本土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而且作为基本评估标准,可以增强外来投资者寻找商机、长期投资的意愿,是形成外来资本流入洼地的助推器。为全面了解汉台区的营商环境这个“软环境”,我走访调研了多个部门和企业,梳理归纳了汉台区近几年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可继续拓展的经验做法,同时分析了目前的不足,浅谈几点思路,为我区打造营商环境口碑化、品牌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营商环境 背景 内涵 多维度举措  突出问题  思路 

一、打造营商环境品牌化现实背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但是,正如二十大政府报告中所讲,近几年以来,我国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多重超预期,2023年,作为“后疫情时代”的首发之年,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后继乏力。所以,今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紧紧围绕着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有效激发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及提振投资信心持续发展这几个大课题上。

汉台作为一个陕西南部的中小城市,首先要找准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继续加大力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营造一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把打造一个口碑化、品牌化的营商环境作为今年乃至长久“永不竣工的工程”, 为市场主体栽好 “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才能脱颖而出,化危为机。

优化营商环境概念内涵

对于企业等市场主体来说,营商环境概念是从创立、经营到关闭一些列过程的所有外部环境体验感之和。而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就是做好做优这些外部软实力,尽可能提高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运营效率,减少企业的交易性成本乃至非生产性成本,增强企业的获得感,让企业当下经营站得住未来发展有信心,正向反馈,从而不断提升本区域对资本的吸引力和粘性度。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营商环境概念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复杂的系统性环境,按照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四条相关内容规定:“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归纳之后,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包括要不断优化诸如区域制度政策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市场监管环境、法治保障环境、人文助力环境及等等多种因素。

二、汉台区打造营商环境品牌化的多维度举措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部署,紧扣营商环境指标任务,多维度多举措并举,努力打造审批更快、服务更好、市场主体更满意的口碑化、品牌化汉台营商环境。

第一、出政策优环境,强化组织,夯实责任。

1、梳理汇编政策包,用足用好中省市配套举措。

汉台区2020年以来,编印了《省、市、区稳增长惠企政策汇编》《汉台区金融服务手册》和《汉台区2021年以来亲商惠企政策及核心条款清单》,明确政策依据、内容、负责部门和服务电话,方便企业更系统了解全区惠企政策。

2、加强组织领导,自上而下细化分解精心部署。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区营商办1个总牵头、19项重点任务牵头部门专项推进的“1+N”工作框架,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工作月报、工作动态和典型案例上报归集,共同形成推进合力,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是细化工作措施。抓好《汉台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任务落实,细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全区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多向发力,推动以考促改、以考促建。

第二、提升政务质效,深化改革,转变作风。

1、打造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施“五下沉五提升”

大力实施“五下沉五提升”改革,着力建设以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为后台,以镇(街道)为枢纽,以村(社区)为终端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造街道(社区)15分钟、镇(村)30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区政务服务效能水平显著提升。

2、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 审批制度。

树立高效便捷的服务意识,推行“五减三加”审批服务,坚持行政审批做“减法”、便民服务做“加法”,。积极推行数字图审、联审联批、等措施,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能,最大程度推进利企便民。

3、方便企业开办和注销,大力压缩时限提高服务效率。

大力提升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占比,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办照时间压减到1.5个工作日,注销压减到1个工作日,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

4、大力推行“智慧办税”,单笔平均办税时间压减至3分钟。

简化涉税审批事项流程,实现267项税收业务“最多跑一次”,203项税收业务“全程网办”,106项税收业务“省内通办”,27个税费种“一网通办”,85%以上的涉税事项一次办结。

第三、规范市场监管,公平竞争,守法经营。

1、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推进市场监管+信用等场景应用,努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提升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倒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经营。

2、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审核要严,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除此之外,市场监管部门原则上不随意开展检查,做到“无事不扰”,让企业安心经营。

3、畅通市场主体诉求反映问题渠道,健全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搜集、处理机制。充分发挥1234512315热线作用,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难题,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第四、依法保护企业,优化市场,防范风险。

1、深入实施《汉台区市场主体培育倍增及优化结构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体系,保持市场主体总量增长,三年存活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开通涉企纠纷速裁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结,提升涉企纠纷解决速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投融资安全,发挥府院联动机制,推进破产积案清理。

3、组织开展政府违约清欠专项整治,清偿中小企业账款,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第五、纾困助力企业,多要素服务,狠抓落实。

1、扎实开展亲商助企”“助商稳企

结合汉台区近两年的进、知、解活动,切实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服务,制定一企一策为企业排忧解难。

2、促就业保主体,加大助企纾困稳岗力度

全面落实惠企稳岗政策。失业保险缓缴、发放参保单位返还稳岗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资金惠民政策全面落地。

3、助力企业降本减负,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一是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二是实行用电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三是全面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4、对点对标“金融宝典”,推动金融普惠的支撑作用

积极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打造精专服务团队,下沉金融服务,打通金融血脉,形成“金融宝典”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为企业注入金融源头活水,

汉台区营商环境品牌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思路。

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推出了一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市场主体总量攀升活力彰显。但通过调查,发现仍面临几点突出问题丞待改进:

一是政策落地上:看得见进不去

企业家普遍反映在政策方面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市场:准入看得见、但进不去好政策不落地的问题。有些地方的项目招投标,表面看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会从企业资质、项目经验、人员组成等方面设置各种条件,加上明里暗里的歧视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可投资的领域大大“缩水”。

二是在市场监管上:劣币驱逐良币

市场竞争环境不好。企业深受假冒伪劣之苦,不合格产品往往都能够拿到合格证书,工商、质检部门只检查送检产品,而不是到生产现场“盲检”,这样做只能是“隔靴搔痒”。产品招标也只是比价格,而不是比质量、品牌,最后是“谁出价低谁中标”,结果是把质量好、价格高一些的产品排挤出市场。

三是实体企业税费负担仍然沉重

“营改增”全面推开以后,有效避免了重复纳税,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但也有企业表示,感受不明显,甚至税负还有所上升。民营企业用工成本上涨较快,五花八门的评估、鉴定、监测、认证等收费问题也比较突出。

对私营企业反映的问题做深层次分析不难发现,民间的满意度仍与预期有些差异,剖其原因提供几点改进思路:

一是重塑政府治理服务新理念。

首先,政策设计以解决真实问题作为源动力

在问题信息前端搜集上,加强与民众、企业、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的互动,从下而上获取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信息源,基于企业和民众需求,制定更有目标靶向的优惠政策。

在信息归纳政策应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多站在需求一端做考量,以真实存在的问题作为政策设计的发起点,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使政策供给端更好符合和满足民众的需求。

在政策设计不断优化创新上,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减少较为明显重复的 “政策同构”,多进行创新性的政策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品牌效益。

其次,政策落地要以公开公正公平为新常态。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指出,“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环境”。既包括各种政策规定的公开透明,还包括执法过程中依据的法律条文的公开以及对执法结果的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真正做到让企业看得见,进得去。

最后,政策执行上要打造亲清统一的政商关系。

明确政商交往“正当行为”和“负面清单”, 深入开展“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活动,更新完善惠企政策“工具箱”,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特别要更大力度实施减税降费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持续提升办事人员的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诉求有道、解央有效、督办有力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要学习借鉴服务行业由顾客打分评价的经验,让企业为职能部门以及办事人员服务打分,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是打造廉洁高效法治新环境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包容审慎监管新产业新业态的同时,探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对妨碍、破坏企业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露头就打,创造以质取胜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而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下,尽可能减少对于市场的直接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更有效率的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用。

三是构建公平稳定普惠营商大格局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积极构建公平、稳定、普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大格局。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做法,总结提炼创新成效,不断深化改革力度,同时加强营商环境工作成效经验、典型案例宣传推介报道力度,以复制推广引领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