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文学兰 唐静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中医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ZY组以及CG组, CG组患者主要采取西医治疗,ZY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了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ZY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CG组(p<0.05);ZY组患者在血红蛋白水平、Blatchford评分、大便转阴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CG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效果

引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急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呕血、黑便、头晕、心悸等为主诉就诊,伴或不伴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烧心、嘈杂、反酸、食欲下降等症状,未经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快速进展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导致外周组织循环障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为此,本文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别将其划分为ZY组以及CG组。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

CG组n=45

ZY组n=45

性别(例)

31

30

14

15

年龄(岁)

年龄范围

20至70

18至73

平均年龄

45.26±6.17

47.12±6.11

出血类型

静脉曲张性出血

7

11

消化性溃疡出血

19

16

胃粘膜损伤出血

14

16

其他

5

2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绝对卧床,给予吸氧、补液、止血治疗,血红蛋白低于70g/L的患者给予输血治疗,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四肢温度、尿量、呕血或者黑边的次数及量等情况。

CG组:患者常规予以奥美拉唑40mg q12h静脉滴注治疗,利用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1mg 皮下注射 q8h治疗,疗程为5天。

ZY组:患者在CG组治疗基础上辩证加用中医治疗。

脾不统血型:选方归脾汤加减。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蜜远志等组成。

胃热炽盛型:选方三黄泻心汤加减。生大黄、黄连 、黄芩 、地榆、白及、仙鹤草、赤芍、当归、天花粉、甘草等组成。

气随血脱型:选方甘草人参汤加减。人参、甘草、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桑螵蛸、白及等组成。

均采用中药煎药机水煎,每日一剂。每剂取300ml,分三次口服。

1.3疗效评价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1周内患者未再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大便隐血连续3日阴性,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显效:1周内患者未再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连续3日大便隐血(+),伴随症状有所减轻;有效:经1周治疗后患者出血较前减少,大便隐血强阳性转为(++),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治1周,患者出血较前无减少或大出血患者经24小时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出血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3.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记录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大便转阴时间;评估患者的Blatchford评分,分值越低出血风险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由表2可知,ZY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CG组(p<0.05)。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ZY组

45

35(77.78%)

2(4.44%)

6(13.33%)

2(4.44%)

43(95.56%)

CG组

45

29(64.44%)

4(8.89%)

7(15.56%)

5(11.11%)

40(88.89%)

x2

8.644

p

<0.05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食管等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破裂或溃疡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西医治疗所应用的药物大多数为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药物,其中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可有效抑制患者胃酸分泌,治疗过程中具备吸收快以及起效快的资料特征,而静脉注射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但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增加了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横纹肌溶解、急性间质性肾炎等不良反应的风险[3]。

中医认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因脏腑病变、功能失调所引发的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脉损伤,导致的血溢脉外而表现出的呕血、便血等症状[4]。因此其治疗包括调理脏腑气血。而临床上分型中以脾不统血、胃热炽盛、气随血脱较为常见[5]。其中脾不统血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体倦乏力、伴心悸气短、平素纳差、面色萎黄或者苍白、舌质暗淡、脉搏细弱;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因为久病、饮食损伤、劳倦导致脾气亏虚、统摄血液无力,则血溢出脉外。因此其治疗当以益气健脾、摄血生血。

气随血脱型患者出血特点主要为呕血、黑便量大、伴有呼吸急促、冷汗淋漓、面色苍白、或伴有意识改变、二便失禁、舌淡白、苔白润、脉微弱。此证型患者多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情极其凶险,《血证论》中提到:“血尽气亦尽也,危脱之证,独参汤救护其气,使气不脱则血不奔也。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ZY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CG组(p<0.05);ZY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Blatchford评分、大便转阴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CG组(p<0.05)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缩短大便转阴时间以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 10) : 865 - 873.

[2]蔡红旋. 泻心汤合胶七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