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教育走进道法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0
/ 3

让人文教育走进道法课堂

刘琼

邮编:714000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育红初级中学

内容提要: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帮助中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支持他们的发展,确保学生充分认识到道德和法治话题的主观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必要反思道德和法治的思想和课程的存储和相关性。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的渗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长远眼光的培养,注重对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深入挖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保持能力,通过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支持学生的品德发展。本文首先对新课标中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人文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教学问题,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新课标中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注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塑造的关键时期,重点是强调“人性”,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情感、精神、价值观和其他方面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活,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新课标中,强调的教育理念为: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青少年成长需求,更加生活化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改变学校教育中生命价值失落、生命话题缺失的状况,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

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价值观较量新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出现了思想意识的新特点,需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的导向。对党和国家的评价和态度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的导向对老师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3.“三维目标”统整,注重情感体验,道德实践

此次课标修订,高度认同、尊重德育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青春期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另外,还要求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人文教育的培养涉及人文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是人文知识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教育和实践。人文知识是人们在学习人类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之后发展起来的关于生活、价值观和道德的真实观点。坚持人文教育的培养是指老师利用这些知识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文化工作或成就,并将其反映在学生的养成和感知上。通过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有关迁移、实践活动和环境影响的知识。人文教育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人和自然打交道,促进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加强心理的建设。

我们可以看出人文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这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因为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践联系起来,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将其融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产生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二、人文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教学问题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转变的重要阶段,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离不开教师科学引导的,但是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促进学生人文教育的提高,这是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普遍不重视这门课,所以教学和实际相差甚远。首先,在绝大部分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通常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压抑,缺少互动,学生的情感无法得到很好的表达,因此教师也很难开展内容上的人文渗透。其次,有一些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征,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而忽略了课堂到生活的延伸,所以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因为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在考虑一些实际问题时,无法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从而缺失这门课学习的实际意义。

(一)教学方式非常单调

相比较于初中时期的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更加重视,要利用课程讲解的方法使学生的人文教育得到培养。但是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依然比较单调,受板书所限制,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的优势。即使部分教师已经使用该技术,但是在上课时仍然只用PPT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有效开展情景课堂以及分层课堂与主题课堂,这就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学生的情感认知缺陷很大,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很难充分发挥人文教育方面的教育作用。

(二)人文实践活动不足

因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间有限,通常教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中掌握知识点。但是,在具体实践上,学生自主探讨以及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有一定影响,并且会对学生理解该课程起到消极作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课前引导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不但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来做好教学的准备,同时教师还要充分的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需求,如此才能够营造出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氛围,利用学生的心理特性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和加强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正确理解。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注意通过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教学语言的准备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情绪,理解情绪的基本含义,使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情绪对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合理进行教学技巧的运用,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绪品质,从各个角度去辅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教师可以在课程准备阶段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名人典故、优秀的人物传记等内容去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不断丰富生活经历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当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

(二)课中指导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是实现知识传递的载体,大多数的知识是通过课堂教学得以讲授和传输的。因此,教师也必须要全面的掌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人文关怀去渗透人文教育。教师要能够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全方面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 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和“我们”》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定义和团结的意义。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和团队的配合,让学生可以在同学身上看到更多的智慧和知识,通过相互学习来实现集体意义的体现。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每个集体成员的人文关怀,由此来提高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人文教育的培养。

(三)课后实践

课后的实践是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无论在课堂上获得了多少知识,都需要通过实践让学生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以此来拓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延伸。同时也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借此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认知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认识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并做好自身的定位。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社会中的一些.不文明事件,并加以讨论,使其能够从批判的角度去审视社会与生活,理解事件的本质,从而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答案,进而促进学生人文思想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增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

四、总结

初中时期正属于学生形成以及发展其三观的重要阶段,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加强人文教育就是对学生美好品格的培养,可以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同时不同学生所具备的人文教育不同,因此教师无法通过统- -标准认识所有学生,否则就会使其学习主动性受到影响,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初中时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不能使用原始的教学手段,教师需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当成出发点,按照其人文教育的发展程度利用情境教学实现人文教育的培育。情境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处于相关情境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以及思考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例如在教授网络交友内容时,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将网络交友中的部分经典场面展示出来,分别让两位学生演绎网友甲以及网友乙,见面情形。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网络社会中需要慎重交友,保护自己,提升其人文教育。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需求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拓展以及延伸该课程领域,促使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这也属于人文教育方面的基本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学会通过课外时间,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范围延伸,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此内涵,让其课外的实践机会更多,使其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

初中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处于青春期发育初期的初中学生,其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开始快速成长发育,思维和思想也逐渐开始趋于成熟,是属于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正确建立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也极为敏感,教师必须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在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才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正确的道德品质的树立。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道德意识,使其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学习体验,持续存进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这也是依从素质教育、学科素养对人才全面发展的标准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和人文内涵的挖掘,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素养,使其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淑君. 构建人文课堂 展现学生个性[J]. 教育艺术, 2012(11):1.

[2]陈桂林. 基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3]丁业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小学生人文教育的渗透[J]. 轻松学电脑, 2018, 000(011):1-1.

[4]张琬杨, 江凌凌. 新课程标准中医学院的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0.

[5]徐锋. 浅析《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

[6]文华富. 加强人文教育构建和谐课堂[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