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0
/ 2

废弃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探析

宋少飞

身份证号:371523198507156913

摘要:目前国内对矿区废弃地的研究主要是与土地开发、土地整理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将废弃矿山开发改造成工业用地、耕地、旅游景观和旅游用地、仓储用地、养殖用地、军事用地等。作为矿业大国,我国矿山行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而,采矿活动也对地表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原来的开采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忽视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矿产,造成了大量的环境地质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出台了多项标准和文件对其进行指导。各地要积极借鉴各类优秀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验,遵循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充分做好生态修复工程勘查工作,实现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

关键词:废弃矿山;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

引言

大多数废弃的露天矿建筑材料矿和非放射性金属矿不仅存在植被损失、山体破坏和裸露岩体造成的视觉污染,还存在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为了消除地质灾害等负面影响,美化环境,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力度。为了为修复项目的设计提供现场环境和岩土参数等相关信息,要首先进行工程勘查。然而,在实践中,这种工程勘查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并不少见。为此,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以加强此类勘查内容的完备性、方法的科学性、深度的适当性、成果的准确性以及建议的可行性,从而对此类勘查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1研究背景

采矿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最为严重,导致土地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露天开采对矿区表层土层造成了严重破坏,从而影响了矿区地面植被的正常生长。然而,深部地下采矿会造成地面沉降等许多问题,对矿区的土地和植被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在采矿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采矿废物储存区,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和破坏。储存场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限制植被的正常生长。废弃矿山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使用面积,而且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对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土地资源,既可缓解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也可满足矿山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促进矿山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废弃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基本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要注重考虑实际开采周期,联系实际,积极做好各领域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有效控制,通过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防止对环境的影响,从生产的根源上消除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早期预防和控制的目标。要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根本目标,就必须对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二是以高技术为依托。在矿山修复过程中,要从根本上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应选择最优的矿山修复工艺,减少工程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直至完全没有破坏;应选择最优的节约用水技术,将用水降到最低。三是动态的设计,适度的调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因露天采矿而表现出了各种无规则高陡边坡,而其所处的地理条件也存在着相当的复杂性。要求主动引入新的设计思维和方法,遇到新的问题,要与设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持续对废旧矿山的地理条件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其针对性,让其能够达到治理的目标,从而获得更佳的治理效果。

3废弃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勘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矿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中。然而,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人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首先,由于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勘查的复杂性,涉及矿山地质勘查、人员配备等多个不同方面,需要专业设备和大量投资。许多企业在工程勘查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企业不愿增加投资以节省成本,导致地勘部门设备陈旧。其次,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调查缺乏专家,导致工作不规范,调查结果不准确,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项目的进展,并容易发生一系列安全事件。此外,目前,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勘查成本,工程地质勘查的方式过于单一且简单。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工程勘查中并没有针对不同地域进行深入研究,只靠一些数据资料进行支撑,并且使用的勘查技术过于简单、单一化,使得勘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4废弃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优化策略

4.1运用先进的工程勘查技术

在新形势下,为了确保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勘查水平能够稳步提高,要优化传统勘查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专业技术,适当引入现代和信息化技术,逐步提高整体水平,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工程勘查工作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必须采用矿山模型技术。在正式工作之前,可以通过相应的矿山模型更直观地定义矿区的基本环境特征和结构信息。首先,将GPS技术用于勘查工作,建立更详细的三维矿山模型。为了确保建立的矿山结构模型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将GPS技术应用于工程中进行综合数据采集和处理,然后通过卫星数据进行传输。在控制中心,需要对该部分传输的信息进行专门处理,以便将其转换为三维坐标系。建立完整的矿山结构图,并将其与相应的坐标定位相结合。其次,在完成挖掘模型的构建后,还要充分结合地质结构来优化工程勘查位置,正确的研究地质结构和布局,以此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2生态恢复总体优化

矿区采矿活动实践中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可能是边坡植被结构、地形和景观植被的破坏,以及引发崩塌和滑坡等各种次生地质灾害。在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之前,要提前对边坡环境进行科学勘查和评价,然后正确合理地控制和设计各种边坡参数指标,避免各种岩石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变形问题。对于矿山废弃物必须做好防渗挡墙,以避免日后次生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管理项目的有效工程管理经验和类似方法的实践经验,对项目采取以生物措施治理为辅和以工程手段治理为相结合为主的处理办法,实现对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

4.3地质灾害防控

在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过程中,由于各种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如果一些地质灾害无法预防,第一步就是做好防控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对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了解地下水运动特征,并在出现异常警报时立即通知相关人员,采取适当措施应对和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特别是在山区,政府部门要做好地震预警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雨季期间,必须有效监测地下水流量,如果超过标准,必须调整流向以避免地质灾害。同时,要通过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围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特点,借鉴地质灾害管理工程勘查的理论和经验,在明确主体工作的同时,抓住重点工作内容和要点。科学规划勘查步骤和程序、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以便在有序调查和勘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并借鉴现有的成功工程经验,提出可行建议,圆满完成为后续设计及施工提供完整且准确成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闯,刘聪.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及预防思路分析[J].地球,2019(08):99.

[2]张国华.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J].居舍,2019(14):1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