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行》的唱腔设计创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0
/ 2

《昭君行》的唱腔设计创作体会

姜莉荣

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戏曲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演唱的曲调,是戏曲剧种风格的标志。唱腔设计是指带声乐的戏曲旋律。在新编历史剧的唱腔设计中,于创作者而言,充分理解剧目的立意,清晰梳理故事情节的走向,准确把握人物情感的变化是进行剧目唱腔设计的基础准备;在唱腔设计中结合主演者的嗓音条件,同时发挥本剧种独有的音乐特质,形成良好的艺术品貌,是唱腔设计工作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唱腔设计;创作体会

2022年7月19日,西安易俗社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昭君行》在西安易俗大剧院同观众见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唱腔设计,在剧目付梓上演之际,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总结撰文以作分析。

2021年8月,我们和主演以及编剧、舞美等主创老师,一起去陕西汉中的汉文化博物馆,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参观了昭君博物院,又南下湖北宜昌秭归昭君故里去感受。说真的,刚开始拿到剧本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同时,我也在给自己打气,这是挑战自我、能够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的一次最好的实践机会。

《昭君行》在创作之初,通读剧本成了一大难题,念白都是半文言文,晦涩难懂,演员念起来很吃力,导演考虑到时长的问题,也在剧本进行大胆的删减。唱腔方面,导演要求一开口必须是纯正的秦腔,我在尊重、敬畏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要准确的把握剧中人物所要表达的内心真实情感。昭君这个奇女子,她从小受屈原思想的影响颇深,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处在深宫内心坦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外柔内刚,很有个性,又不随波逐流,因此在第一场昭君的唱腔处理上是一种不急不躁、大气、沉稳,不要有太多的弯弯绕绕,旋律简单又不失韵味。

二场的《昭君出塞》可以说是重头戏,杨导决定把昆曲动作和秦腔旋律巧妙地揉在一起,唱念做打巧妙融合,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昭君出塞》。我们这次邀请的作曲是陕歌的党红岩老师,非常了不起,他创作的主题曲《塞云追》首先就把人带到了大汉的那种气势恢宏的历史背景当中,代入感极强。我的唱腔写出来后,要和作曲老师在音乐唱腔的衔接上要求无缝对接,这就对我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唱腔结束转到音乐部分要不要转调?音乐结束接唱腔是否有棱坎?很多很多的问题,我们和导演演员在排练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因为出塞是用武旦来表现的,我们的领导惠敏莉社长在这部戏里也付出了很多,每天都是挥汗如雨,尤其是翎子功掌握的非常到位,和唱腔动作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完美呈现。

在三场“从胡俗”后昭君的大段唱腔到处她内心所有的无奈心酸悲苦不甘,可谓五味杂陈,结尾一句“独对着碧空尽头船到江心远影孤帆,最后两个字孤帆进行重复,孤帆孤单孤单孤帆,孤——帆——这样的处理,更能让观众对这个女人的悲苦命运产生同情怜悯的同时,也能达到该有的戏剧效果。

四场重点唱段中,有几句点题的唱词:我本汉家女,远渡单于庭,相去万余里,行行复行行。”也突出了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行”!这时的昭君已经白发苍苍,刚刚失去一双儿女,万般悲痛,声泪俱下,唱腔处理上完全是老旦,开始用大尖板唱出了失去儿女的悲痛心情,平静下来后用二六板式唱“我本汉家女”,回忆自己从长安来到匈奴这几十年来的辛酸历程,背负着汉匈和平的使命,却也付出了无比沉痛的代价,最终的节点她把自己定位为大漠南北的牧羊人,折射出昭君看透一切、淡然平和又伟大的思想境界。

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党红岩老师写的《塞云追》主题歌非常棒,我就在想办法怎样把其中的旋律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我的唱腔当中,让唱腔更加的丰满,使人物个性更加的突出。比如三场幕启的伴唱“不提防流年遭疫灾”是我来写的,但是前奏音乐是党老师完成的,用主旋律加变调烘托气氛,把人首先带到一种压抑的氛围当中。还有昭君生产时的伴唱——“毡房战场战场毡房”用了多次反复的手法,孩子出生后的伴唱“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开始我用秦腔伴唱,紧接着也用反复的手法进行呼应,来营造生孩子的痛苦过程及夫妻二人生死离别的不舍和心痛。还有三场陈汤下去之后,全世界都静下来了,昭君孤零零的站在那里,这时候我用《塞云追》的主旋律琵琶独奏,放慢速度来表现昭君此时孤寂悲凉无助的内心世界。总之,唱腔和作曲这次其实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昭君行》的其他人物,比如汉元帝、呼韩邪、雕陶莫皋等人物的唱腔处理上各不相同。首先汉元帝,他一张口,肯定要有皇家的威严和气场,要有震慑力,不需要太高的旋律,否则就会显得飘,沉不住,那么他和昭君的对唱,其实是一种试探,同时也是心灵的一种碰撞,在唱腔处理上用的二六板式,一问一答,一花一苦,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但随着汉元帝问到琵琶的时候,昭君唱出“国殇浩气悯人间”,更坚定了汉元帝要把昭君送出去的决心,也映射出昭君的人物个性。

呼韩邪这个人物,他是大漠雄鹰,有一种霸气,但他也非常有智慧,如二场在大殿上,当他第一眼见到昭君时,被昭君的容貌和气质所征服,但在唱腔上比较内敛,毕竟是单于,和儿子雕陶莫皋形成鲜明的对比,雕陶莫皋年轻气盛,唱腔情绪比较张扬,充分体现出对昭君的爱慕之情。那么在三场的结尾,在昭君经历了“从胡俗”之后,整个人处于崩溃无助的时候,雕陶莫皋莫对昭君吐露了心声,表达了自己一直以来对昭君的爱慕之情,这让昭君羞愤不已,慌忙而逃,可以说雕陶莫皋对昭君的爱非常的执着,从建章宫第一眼见到昭君就深深的爱上了她,但他知道自己是带着使命去的,但是,他把这份爱深埋在心底,直到呼韩邪逝世之后,他才勇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心声,他对昭君不仅仅是爱,而是看到昭君来到匈奴后,对匈奴所做的一点一滴的贡献,而让他更加仰慕这个奇女子,心中的女神,所以他唱了一段“那受伤的勇士不再莽撞,那垂危的老人走得安详”,唱腔里用大量的排比句从侧面无不显露出昭君对草原人的爱以及草原人对昭君的拥护和爱戴,结尾用歌剧的男高音和合唱,唱出了“你就是草原上最美的月亮,我愿意常给你最暖的阳光”,把剧情推向高潮。

这部剧的主题曲《塞云追》,党老师用一种通俗加流行的方式,来表现那种苍凉、辽阔、无奈、呐喊等等复杂的情绪,这是秦腔舞台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胆尝试,还好我平时就喜欢唱《青藏高原》《天路》等等一些草原歌曲,这次真的派上用场了,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开始时候还真的有点蒙,毕竟是管弦乐队,声音有一点点的小瑕疵都会放大,于是我重新调整自己,最终完全和管弦乐队融为一体,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一部剧刚刚搬上舞台之后,肯定存在各方面不同程度的问题,但这部剧的基础是很好的,我相信,在下一步的提升打磨之后,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去感受《昭君行》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姜莉荣,女,西安易俗社青年作曲。

主要作曲(唱腔设计)作品:《五女拜寿》《喜玲》《好人平安》《党的女儿》《劳模刘西有》《织梦人》《昭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