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1
/ 2

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佘挺

贵州省仁怀市人民医院 贵州仁怀 5645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皮肤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在治疗湿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湿疹;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湿疹是皮肤科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问题,病因通常不明确,而且临床上的表现是皮疹多形性,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渗出、结痂、脱屑、浸润、增生等,形态不规则,而且分布相对比较对称。由于湿疹病因不是很清楚,所以治疗上相对比较困难,尤其在治疗用药期间容易出现病情反复。

湿疹在临床上根据不同阶段可以表现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而不同时期的湿疹采用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如果在急性期使用慢性期的治疗药物,可能造成湿疹进一步加重,如果慢性期使用急性期的湿疹药物,可能出现治疗效果差甚至完全无效的情况[1]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皮肤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3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30.6±2.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31.5±1.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取西药常规治疗,每日服用4mg息斯敏片1次,每日服用0.75mg地塞米松片两次;联合应用患处外擦岩松软膏,每日涂抹两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后进行随访观察疗效。

   观察组:采用的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全身治疗,根据辩证论治分为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其治疗的根本是“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健脾祛风润燥”,中药的成分和剂量为:栀子花15g,生地黄12g,金银花15g,白鲜皮 15g,甘草8g,苦参10g,滑石15g,蛇床子6g,防风6g,山药12g用清水煎服,每天3次,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控制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外治:干性者,选用青黛散冷开水调后三黄洗剂外擦,或用黄柏霜外擦;湿性者,选用生地榆黄柏煎水或马齿苋洗剂外洗或湿敷。

1.3  观察指标

   对你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3

23(69.6)

9(27.3)

1(3.0)

32(97.0)

对照组

33

15(45.4)

8(24.3)

10(30.3)

23(69.6)

-

-

-

-

8.836

P

-

-

-

-

0.002

三、讨论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它实际上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一种迟发性的变态反应,这也是一种炎症反应,皮疹有多样性,有的具有明显的渗出,肥厚,瘙痒剧烈,容易复发的特征。患者一般的都具有一定的家族现象或者是过敏性体质,患者的敏感性都比较强。临床上一般将湿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所以湿疹引发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2]

   湿疹的病因上来讲目前还不明确,但是认为和机体的内因,就是免疫功能异常、系统性疾病,或者是其他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疾病有关系。外因主要包括食品中的过敏原、环境中的过敏原,或者是微生物、环境温度这样的刺激等等,都有可能引发或者是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也有可能会诱发其产生或者是加重。

所以如果是和这些诱因相关,当避免这些诱因发生,消除这些病因,湿疹的症状可能就会得以控制[3]。比较轻型的湿疹有可能就会自然消失,但时间因人而异,并不是完全一样。还有对于有一些患者,可能采集病史或者去判断诱因非常困难,这时候很难出现自愈的倾向,而是需要经过比较长期治疗,来达到临床上的控制症状[4]

   湿疹的中医治疗可分为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第一、内治疗法。急性期湿疹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期多以健脾除湿、止痒为主,多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期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多用当归饮子加减。第二、外治疗法。急性湿疹渗出明显者可选用中药黄柏、生地榆、马齿苋、苦参等煎汤,冷湿敷,湿敷后用青黛散加甘草油外涂患处;亚急性湿疹可选用三黄洗剂、青黛散加甘草油外涂;慢性湿疹可选用青黛膏、湿毒膏、润肌膏等,也可配合选用蛇床子、威灵仙、紫草、当归等中药熏洗

[5]

   胃苓汤的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苍术、厚朴、陈橘皮、苏子、乌梅。具有祛湿和胃,行气利水的功效。治疗夏末初秋时节,脾胃因贪食生冷受凉后出现腹泻,呈水样泄,腹胀,小便不利,水肿等。如效果不佳,可以加入木香,白术丁香一起煎服。也可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储留等属于水湿内停者。

   当归饮子的药物组成如下:当归,白芍,川芎各30g,生地黄,白蒺藜(炒),荆芥防风各30g,何首乌,黄芪,甘草(炙)各15g。主要功效为: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主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遍发疥疮,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瘿瘤;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瘙痒症,湿疹,荨麻疹,老年性紫癜等属血虚风燥等证者[6]

   龙胆泻肝汤,中医方剂名,加减方很多。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虚而不甚、阳亢而不烈之高血证及滴虫性阴道炎、阴痒、带下等证。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湿疹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其患者身体状况改善速度快,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茂生.中医治疗皮肤湿疹6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0):99-100.

[2]陈冬雪.中医治疗皮肤湿疹60例临床疗效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14):43.

[3]艾卫华.中医治疗皮肤湿疹6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5,5(02):110-111.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15.02.063.

[4]黄晓云.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3):58.

[5]王涛,吴威,蒋亮,周宏.中医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临床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04):64-65.DOI:10.13424/j.cnki.jsctcm.2014.04.020.

[6]郑芳.中医治疗内科湿疹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8):72-73.

作者简介:佘挺(1970.10)男 汉族 本科 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皮肤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