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提升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1
/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提升路径研究

王云霞

身份证号:15012419860506012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生态宜居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城乡协同与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亦是提升乡村生活水平成果的直接体现。“生态”是人文与自然生态高度耦合的反映,“宜居”是人类基本生存现实诉求与生态化居住的有机统一。在有机结合乡村生态与宜居的过程中,离不开全面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引领人与自然间达成和谐统一的目标,促进良好居住环境的形成。通过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在区域环境中协调渗透生活与生产轨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路径;研究

引言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十分关键,为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为人们提供农业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应强化城乡规划设计,结合区域状况以及人文条件、地区特色等内容,开展科学规划。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区域在此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乡村建设发展。

1当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视村庄区域景观,轻视农业产业规划布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规模日益扩大,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其景观的建设与打造已经进入了提升改造的新阶段,规划设计师往往沿用城市景观的设计思维和观念规划设计乡村,注重自然村庄区域的景观设计,忽视了对村民赖以生存的农田规划布局,以及对生产性景观和农村田园风光的设计打造。地方政府对全镇整村的产业布局缺少整体长远的规划,产业布局调整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与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有较大差距。

1.2注重硬化亮化,忽视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特色田园乡村打造、星级康居新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村道路交通、厕所环境、污水排放、水电管线、建筑立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乡村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一些水体被填埋、河岸被硬化、丘陵被平整、大树被砍伐,许多绿化用地被单一的乔灌木所替代,强调了绿化总量,却忽略了生物多样性,破坏了生物群落和农村的自然生态。

2美丽乡村建设原则

在建设美丽乡村期间,必须事前规划,通过结合本村实际状况以及现实发展定位,编制出适宜的建设规划,通过对村庄布局的合理优化,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步伐。

首先,必须因地制宜、遵循本土化特色,在发展期间,要立足于本村的实际民俗文化,合理制定村庄的建设规划目标,在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传承村庄的文化传统,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村,此外,还要积极践行广东省城乡规划政策所提倡的明确村庄建设的范围、住宅建设布局以及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保护等相关内容,以此深化具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其次,还要坚持以村民为主,综合性考虑居住村民的现实需求,凭借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精准性投入机制,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自主性,使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还要从多角度出发,对整体的建设运作进行统筹部署,实现高水准推进运作。

最后还要严格遵循城乡规划政策,依据对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各项建设的综合性部署。完善城镇体系规划体系落实步伐,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同时,确保村庄规划编制能够高度满足农村实际情况,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凭借多角度运作,制定较为详尽的建设工作计划,有部署、有计划进行建设推进运作。

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提升路径

3.1突出布局规划合理性与科学性

有机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美丽乡村规划,从城乡统筹规划设计着手展开布局,做好用地类型的划分和村镇用地规模的明确,规划复垦范围与用地布局,突出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促进乡村全新格局的形成。规划布局中,深入分析乡村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调查了解乡村人口与建筑数量,充分把握乡村居民生活需求,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标规划设计乡村基础设施及建设。规划设计美丽乡村时,尽量减少农田被占用的情况,若有必须占用的需求,需提前沟通相关部门,与村民协商并获取许可权。乡村规划布局方案拟定中,要想进一步体现科学性,规划人员应把握当地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合理规划乡村空间,夯实发展乡村经济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布局规划中,也有必要与本地村民建立密切的联系,做好布局规划方案的介绍工作,保证村民在美丽乡村规划中能够积极配合、支持。或是引入群众监督方式,组织村民对美丽乡村规划进展、规划布局方案质量与合理性等展开监督,以村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为根据及时做好规划方案调整工作,确保村民对最终的方案形成全面的了解并接受、认同。

3.2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美丽乡村绿色转型

全区应大力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一是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坚决打好水、大气和土壤污染“三大战役”,高水平推进生态环保领域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五控”,以保证PM2.5不断降低和大气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加强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多措并举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严厉打击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危废违法行为。二是加强生态修复。推动生态环境+数据建设,提高精准环境监管水平。压实基层“网格化”监管职责,强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健全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机制。加快省级示范河湖创建,开展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和澥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3.3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配套设施

从规划设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着手,指导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可为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必要的支持。当前,不少乡村都欠缺完善的基础设施,类型不足、数量匮乏,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相比差异较大,以城乡规划设计为视角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工作时,需要深入调研乡村基础设施实际情况,并着重规划乡村基础配套设施。设立独立的办公场所,为相关会议的开展或政策的宣传提供必要的场地。做好娱乐场所的规划,可在村民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广场或公园的规划建设,并融入乡村舞台或健身器材的规划,为特定节日时村民自行组织表演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丰富娱乐生活。同时,切实开展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以乡村区位情况为根据,若有两个及以上乡村存在相对集中分布的情况,统一规划建设,促进基础设施系统的形成,共同发展多个乡村,减少规划建设成本并实现基础设施的高效规划建设与使用。

3.4加强乡村生态管理制度建设

现代乡村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层次协商格局,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制度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硬性保障,规范化的制度管理能够使美丽乡村建设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结语

城乡规划视角下统筹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能够加快现代化城乡发展速度。而在具体规划中,需要做好专业化团队的设立,通过各司其职突出规划有效性。同时,要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经济学及可持续等规划建设原则,从宣传普及规划意义与重要性着手,联合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积极建设生态环境与人文主义方针,提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可行性与成效,缩短城乡差距,带给村民更高的生活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越.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22,6:88-90.

[2]黄菊超.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路径探析[J].新型城镇化,2022,11:120-122.

[3]张森.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1,17(2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