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汉中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周 正

汉中市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汉中市   7230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慢行交通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助力城市更新。为切实提升汉中市中心城区出行环境,推动绿色出行。本文以慢行系统现状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慢行系统规划的策略和目标、构建与分类、实施策略等,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汉中市;慢行系统;绿色出行

1 慢行系统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慢行系统——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不仅是居民短距离休闲、购物的重要方式,也是中、长距离出行与公共交通接驳的重要途径。

查阅众多慢行体系的研究,总结出慢行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交通功能——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公交最后1公里”可提供与机动化交通方式的转换和接驳。

(2)活动功能——各类公共活动、广场的聚集;

(3)健身功能——林间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绿地步道等;

(4)休闲观光功能——公园、风景区游览;

(5)商业功能——商业步行街、商业建筑的连接;

(6)避难功能——综合防灾避难场地常与广场、绿地等结合。

2汉中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建设的现状

2.1 汉中市中心城区慢行道路空间现状

中心城区现阶段约有近30条城市主干路为独立的机非分隔,道路红线一般集中在30-60米,总长度约100km,占城市建成区道路的45%。

2.2 城市过街设施现状

过街天桥:中心城区现有过街天桥5处,其中2处位于兴汉路,属于车行交通聚集区,主要是避免人车生活性交通出行问题。剩余3处均位于学校周边,主要是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兼顾交通通畅职能。

人行地下通道:中心城区现有人行地下通道6处,但日常使用频率极低。

2.3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

现阶段汉中已有31条公交线路,线路主要集中在老城和滨江新区范围内。空间分布失衡,特别是外围新建区域,交通站点少,不利于慢行交通方式的转换和衔接。

2.4 现状问题分析

(1)人行道被占用,通道不畅

已建的两块板或三块板的道路中,大量存在人行道、盲道被建设项目或景观占用,导致慢行交通空间不连续,道路结构被破坏,自行车或行人通行不便。

(2)步行与机动车、自行车冲突,影响行人安全

部分道路过街设施间距过大、缺乏路中隔离、道路过宽而过街距离过长和安全岛缺乏等原因造成。

(3)步行空间、骑行空间不足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缺乏安全舒适的行走及骑行空间。

(4)步行标识和信号设施缺乏

部分人行横道的标志和标线磨损严重、模糊不清,夜晚灯光不足时难以辨识,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路段过街信号灯控时间过长或行人通行时间过短。

3汉中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策略与目标

3.1慢行步道更连续

实现人行道的连续性,保障人行道成网不间断,增加自行车道空间,构建分片区、分层级自行车通道,提供时空连续的自行车通道。

3.2骑行环境更安全

强化自行车道优先权,通过物理隔离、通道专属、渠化交通等多种措施加强机非隔离,塑造更安全骑行环境。

3.3群众出行更便捷

加大停放设施密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对自行车道系统可达性支持,实现公共交通站点和自行车停靠设施一体化建设。

3.4生活品质更舒适

高标准、高要求建设慢行道,串联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增强群众体验感,塑造更舒适的城市生活品质。

3.5服务体系更高效

加强政企合作,形成自行车投放、运营、维护由市场主导,自行车道及配套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服务工作由政府承担,建管同步,共同推进的服务体系。

4汉中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分类与构建

4.1 慢行系统分级

本次规划结合生活圈的理念,将汉中慢行系统分为四级,分别为主干景观绿道、支干景观道、社区慢行道、小区慢行道。

(1)一级慢行系统:主干景观绿道

主干景观绿道与城区外围环境相互贯通,与城市建成区山、水等自然生态网络系统衔接打造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2)二级慢行系统:支干景观道

支干景观道是构成片区的慢行路网,串联各个社区绿道网、区级公园、广场以及其他重要的绿色开敞空间、公共开敞空间等,同时高效衔接公共服务点或公交站点。

(3)三级慢行系统:社区慢行道

社区慢行道串联各社区内的居住组团、社区公园、广场、小游园、街头绿地等。承担社区内休闲出行,增强社区内慢行活动的连接。

(4)四级慢行系统:小区慢行道

收集和疏导休闲出行人流后导入骨架网系统,是城市建设休闲出行的基础要素。

 4.2 中心城区慢行系统空间结构

结合中心城区现状路网和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成果,慢行系统总体形成“四环五放射”的空间结构体系,四环分别为老城历史环(约5.8KM)、一江两岸运动环(约20KM)、城市风貌环(约32KM)、城郊山水环(约90KM),五放射分别为兴汉路—航空智慧新城(约18.3KM)、天汉大道北段—石门风景区(约14.2KM)、天台路—天台山哑姑山(约10.7KM)、天汉大道南段—龙头山、金牛路(约6KM)、龙岗四路—汉山、南湖(约11.4KM)。

4.3中心城区各级慢行道路系统规划

(1)一级慢行系统串联城市级主要特色区域和景点,突出景观、休闲功能,规划总长度约300Km。提供旅游休闲、视觉体验和交通通达三种功能。保障有效的人行道(2.0--5.0米)、自行车道(2.5--4.0米)宽度达标率90%以上。

    (2)二级慢行系统属交通性慢行系统,连接医院、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商贸核心区,规划总长度约100Km。需强化沿街绿化景观的层次性、城市休闲家具的丰富化,将自行车转运设施与公交衔接对等化,保障有效的人行道(2.0--4.0米)、自行车道(2.5--3.5米)。

(3)三级慢行系统承担居住区内休闲出行,以生活性道路为依托,连接社区级服务设施、社区商业网点、公园绿地、公交站点等社区公共资源,主要分布在10-15分钟生活圈。保障有效的人行道(2.0--4.0米)、自行车道(2.5--3.5米),规划长度约100km。

(4) 四级慢行系统是社区慢行道的补充,属日常生活性慢行系统,解决居住街坊内居民慢行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分布在5分钟生活圈。保障有效的人行道≥2.0米,自行车道(2.5--3.5米)规划长度约500km。  

5汉中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实施策略

保障路权:应重点从统筹路内停车与慢行空间资源、规范街道附属设施设置、协调公交车与自行车路权、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四个方面加强慢行路权保障。

补齐短板:应重点从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改善交叉口及立交桥区慢行环境、改善自行车停放秩序方面解决慢行短板问题。

提升品质:应重点从建设完整林荫道、改善路面铺装、道路慢行空间与两侧城市绿地一体化融合、活化建筑退线空间,让建筑和街道更有温度,提升慢行环境品质。

广泛宣传: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意识。开展绿色出行引导宣传,倡导形成各类交通参与者遵章守法各行其道的文明交通秩序。

慢行系统是以自行车、步行出行为主的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对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宏军.郑州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建设研究.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05)

[2]龙懋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分析.华东科技,2020(04)

[3]云美萍,杨晓光,李盛.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城市交通,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