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李星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管理局,新疆 阿克苏,843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从转变思想,强化环境建设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制定完善的江河流域规划和建立生态建设项目补偿体制四个方面介绍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够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创美好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融。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在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责任。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此,我们需要转变思想,注重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和补偿机制、制定完善的江河流域规划。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好协调,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健康的生态环境。

一、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水库、堤防、渠道等,它们的正常运行与维护改善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储蓄水量,解决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基本需求。这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维护粮食安全,也有助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对于维持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其次,水利工程确保了河道的蓄水量,减缓水流速度,有效控制洪水,降低洪灾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自然界中,洪水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力。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我们能够规避灾害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后,任何技术工程都有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1]

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转变思想,强化环境建设预防措施

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转变思想、强化环境建设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我们应该转变思想,从传统的“水为主,环境次之”的观念转向“水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意识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加强环境建设预防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通过科学论证选址、合理规划设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工程运行中的环境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促进社会共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最后,在政策法规层面上,要加大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水利工程审批的环境评估和监督检查,对违反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进行罚款或责任追究,形成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非常关键的措施。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规范。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明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为评价工作提供清晰指引。其次,要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建设和培养。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评价队伍,提升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强对评价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再次,要强化监管和公众参与。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透明和合法性。鼓励公众参与评价工作,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增加评价工作的民主性和公众的满意度。最后,要加强协调合作,形成有力的合力机制。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需要各方密切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政府、企业、专家和公众应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共同关注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2]

2.3制定完善的江河流域规划

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江河流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要建立统一、科学的江河流域规划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配水资源,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流域规划应包括水资源管理、洪水调度、水质保护、河道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实现整个流域内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要注重生态环境需求,确保生态保护在规划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将生态保护纳入流域规划的核心要素,确保生态需求在水资源配置中有恰当的安排。通过合理划定生态红线,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再次,要加强流域间协调和跨部门合作。流域治理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和多个部门的利益,需要建立好协调机制,加强流域间的合作。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数据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最后,要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制定完善的江河流域规划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规划落到实际行动中。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符合预期目标,及时纠正和调整不当行为。

2.4建立生态建设项目补偿体制

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建设项目补偿体制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要明确生态建设项目补偿的原则和标准。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明确补偿方案的制定流程和补偿标准,确保补偿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根据水利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不同类型的补偿标准和措施。其次,要加强生态补偿基金的设立和管理。设立专门的生态补偿基金,由相关部门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缴纳。这些资金可以用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生态项目的实施。同时,建立健全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补偿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益。再次,要注重生态补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科学评估和监测,确定补偿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关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优先考虑对生态系统的正向影响,如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确保补偿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从次,要加强各方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与沟通。在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方案时,应广泛征求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的沟通,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补偿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增强补偿体制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3]。最后,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补偿项目监测体系,跟踪补偿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评估补偿方案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补偿体制。综上所述,建立生态建设项目补偿体制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明确原则和标准、设立基金、加强科学评估与公众参与、强化监督和评估,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转变思想、强化环境建设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和补偿机制、制定完善的江河流域规划都是不可或缺的措施。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平衡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融。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公众意识,以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建华.论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科技风, 2017(6):1.

[2]邓筠.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13):4783.

[3]徐成林.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究[J].水电水利, 2022, 6(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