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 1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王菲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0300

尿常规作为常见的一种体检项目,能够很好的反应出人体中的部分疾病。然而不规范的操作很有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导致最终错误诊断。那么尿常规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因素会干扰检验结果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了解尿常规

1.什么是尿常规

尿液其实是血液在经过肾脏时,通过滤过、重吸收、排泌、浓缩以及稀释等一系列作用后,所形成的一种排泄物。尿液可以反应出人体内的代谢情况。由于尿液最初来自于血液,因此凡是可以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都会从尿液成分上反映出来。

而尿常规就是医学检验中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通过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查,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尿液透明度、尿液颜色、尿比重、尿酸碱度以及患者尿蛋白隐血和尿糖定性等指标,还可以了解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计数。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很多肾脏方面的疾病,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2.尿常规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

(1)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是否出现异常,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情况。

(2)肾脏疾病:尿常规可以检测出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有肾脏方面的疾病,例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3)糖尿病:正常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极少,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等物质,因此尿常规检查还可以协助医护人员诊断患者是否有糖尿病。

(4)肝病:尿常规检查还可以检测出患者尿液中的胆红素、尿胆原等成分,从而对部分肝脏疾病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

(5)其他疾病:此外,通过尿常规检查,还可以检测出尿液中的其他成分,例如酮体、管型等,从而协助诊断其他疾病,如酮症酸中毒、肾小管疾病等。

二、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的检查结果要经过取样、存储、送检以及检验等多个环节才能得到,因此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1.取样因素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可能会对尿常规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高蛋白、高糖、高脂肪等饮食可能会导致尿液的成分发生变化,如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导致尿蛋白阳性,而高糖饮食可能会导致尿糖阳性。此外,饮水量过多也会影响尿液的比重、酸碱度和颜色。

(2)药物因素:药物对尿常规的检验结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的剂量、药物的代谢情况等各方面都可能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例如利尿剂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水分排出增加,从而影响尿液的浓度和颜色。而黄连素或是核黄素等通过尿路排出时使尿液着色的药物,更是容易引起仪器或是医护人员的误诊。

(3)运动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有坚持运动的习惯,然而剧烈的运动也可能会导致尿液的成分发生改变,例如在运动后出现尿蛋白阳性或是尿胆红素阳性等。因此,患者在进行检验的当天应当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也不要在运动过后立即收集尿液样本。

(4)生理因素:部分情况下,生理因素也会对尿常规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女性在经期时不宜进行取样,非经期时需要避免混入白带影响结果;男性则需要注意避免混入前列腺液等。

2.存储因素

目前,大多数医院使用的采样工具都是一次性尿杯,不仅透明度更高,而且不容易和尿液发生作用。必要时还可以加入一些防腐剂,避免尿液因长时间的存储而出现变质现象,但如果防腐剂添加不当,则很容易导致尿液形成沉淀,对检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且样本采集后应该注意避光储存,避免其中的尿胆原和尿胆红素被光照后分解。

3.送检因素

在尿液标本运输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避光运输,并且应该在两小时内完成送检,如果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蛋白质变性等,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部分医院由于检验工作繁忙,并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患者的样本送检,最终导致检验结果受到了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

4.检验因素

(1)仪器和材料因素:尿常规检验时常用的设备和材料主要是尿液分析仪和试纸条。由于这两者在各种环节方面的不同,很容易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例如试纸更容易受到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仪器则会因为维修保养不及时、参数不准确、未清洁干净等情况对结果造成误差。

(2)检验人员操作不当:检验人员需要根据仪器或是试纸的需求展开规范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质量管控,一旦操作不规范,则有可能导致样本被污染等情况,从而干扰最终的检验结果。

尿常规结果的干扰因素众多,因此在检验前应该提前跟患者沟通好注意事项,并且检验人员也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只有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保障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