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容川脾阴学术经验总结及临床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3

唐容川脾阴学术经验总结及临床运用

刘晓宏1 黄合义2 李小梅 2

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 彭州市 611930

摘要:清代著名中西汇通医家唐容川在前贤基础上提出了脾阴学说,从阴阳脏腑等方面,论述了脾阴的实质和作用,以中西汇通观点说明脾阴物质基础,提出“甘淡实脾阴”的治法,以“甘淡濡润”之品,达到滋补脾阴作用,补前贤之未惫,此方法已在临床各科应用并取得良效。

关键词:唐容川;脾阴学术;名医经验

唐容川的现存著作8种包括《中西汇通医经讲义》《血证论》《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本草问答》《医学见能》《痢证三字诀》和《医易通说》,在这些著作中唐容川在前贤的基础上提出了滋补脾阴学说,他从中西汇通角度论述了脾阴存在的客观性 ,指出了脾阴的实质及其作用。以中西汇通观点说明脾阴之物质基 础治疗上取甘淡濡润之品,以滋补脾阴。提出了脾阴虚辨证论治方案,补前贤之 未备,丰富发展了祖国医学的脾胃理论。脾阴虚是客观存在的,在临床上,本证多表现出食少纳呆,或食后腹胀、烦满、倦怠、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舌淡红少津、苔薄、脉濡而微数。凡饮食偏嗜或积滞生热,劳倦忧思耗伤气血,郁怒灼伤阴津,暑、燥、火邪耗损阴液,五脏气血津液不足,以及吐泻太甚,过用发汗药、利湿药,等等,均可导致脾阴的虚损。该学说补充了前人在脾阴方面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扬了传统医学的脾阴学说(改为理论),唐容川的脾阴学说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理论指导层面具有重要影响。

引言

脾阴虚证之定义,《中医大辞典》释为:脾阴虚证,证候名。即阴液亏虚脾失健运,以纳呆,腹胀,便结,体瘦倦怠,诞少唇干,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对唐容川脾阴学说之理论概念、学术框架深入总结归纳、梳理探讨脾阴之生理病理、治法用药将对脾阴学说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一、中医脾阴学说的发展与唐容川脾阴学术思想的地位

脾阴学说有特定的发展源流,始源于《内经》,在金元时期形成理论雏形,在明清时期得到繁荣发展,确立于明清时期[2]。脾阴是脾中的营血、津液、脂膏等精微物质,具有濡养、运化、统血的生理功能。脾阴虚证多由虚损所致,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情志太过、他脏损及和误投医药等[3]。病机主要包括单纯的脾阴虚证、脾气阴两虚证、脾阴阳两虚证、脾胃阴虚证等,疾病发展过程中有脾阴虚气陷、脾阴虚夹湿等病机演变。脾阴虚证可见运化失司类、阴虚内热类、营血亏虚类、统血失职类、津液匮乏类等症状[4]。脾阴虚损脉象也不复于常。脾阴虚证有现代的诊断标准和症候规范。甘法为脾阴虚证的治疗法则,可分为甘平、甘淡、甘寒等具体治法[5]。脾阴虚证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气阴兼顾、阴血互补等治疗启示。

二、唐容川脾阴学术思想的要点概述

唐容川集《内经》、李东垣《脾胃论》之所长,沿用原有的精华,发展出的《中西汇通医经讲义》《血证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发展了滋补脾阴的理论学说,结合了中医学、现代医学的思想加以连结共通,弥补了前人在脾阴学术的不足,向脾阴学说的完善大步迈进[6]

(一)脾之阴阳不可偏废

中医看来,脾主生化、升清、升提,主饮食的消化吸收及营养输布过程。脾为后天之源,人体五脏六腑的营养全依赖于脾。脾阳能够为脾的运化功、运化活动过程中起温煦作用,是人体阳气在脾脏功能方面的反映[7]。脾阴的主要功用也在于运化,也就是运输和消化水饮和谷物,进而能够向全身供血、供给营养,滋养生成血脉,化生气血,同时滋养五脏六腑和人体四肢。调制脾胃需要辨别脾阴、脾阳以对症下药。脾阳虚衰者,失于温运,造成脾运化失权,阴寒内重,故出现纳少腹胀,大便稀样[8]。脾阴虚也会引起纳少腹胀,大便秘结,唐容川曾强调指出:“调治脾胃,须分阴阳。”他说:“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血证论·男女异同论》)。唐容川云: “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养阴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气的补益和健运,脾以升为健,少佐升清之品,补其阴而助其运,利于滋阴药的运化,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从古代开始,许多医家、医者详细且充分地论述了脾阳对于脾得运化功能得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滋补脾阳,纠正水谷不化,脾阳学说的发展更为趋向成熟。而同时也有一批中医大家提倡要同样注重对脾阴的重视和滋补,脾之阴阳,为彼此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偏废[10]。唐容川曾强调指出:“调治脾胃,须分阴阳。”,《血证论》曰:“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脾阴与脾阳对等,当指脾中特定的精微物质,包括藏于脾中之营血、阴液和脂膏等,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组成和儒养脾脏的特殊物质,是脾脏生理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脾阴是脾中具有滋润、抑制、宁静、潜降等特定属性的精微物质,脾阴具有特定的儒养、灌概、协助运化等生理功能,能协助和制约脾阳,共同维持脾的正常运化功能和统血功能。

(二)脾阴之功用,在于运化
清唐容川《血证论》指出:“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脾阴之协助运化功能,古代医家有深刻的论述《血证论》更明确指出:“调理脾胃,须分阴阳。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只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藎中无水亦不熟也。……补脾阳法,前人已备言之,独于补脾阴,古少发明者,予特标出,俾知一阴一阳,未可偏废。”临床上,若脾阴不足,则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致机体失养,证见食少纳减、食后腹胀、腹痛喜按、大便偏干或先硬后溏,亦可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消瘦等症状[11]

三、唐容川脾阴学说对脾阴虚的辨证施治

(一)津液匮乏、不能运化

当脾阴虚出现问题时,体内不能很好的运输和消化,会出现病隔积食、大便不利等问题,主要的运输和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在这一情况下,唐容川给出了医治方案,认为可以用养真汤,其中有人参强壮滋补、健胃利血,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甘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山药可补脾胃之亏损、治气虚消化不良等症状,莲米补脾止泻、补肾涩精、养心安神,麦冬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白芍益肾健脾、祛风解毒,以上药材除去头煎,只需要服药两三煎药,燥气便会完全去除,可以有效解决脾不能运化的问题,使之补脾为阴[12]

(二)脾虚则生血、统血不足

    《血证论》曰:“土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以奉心化血,渗灌诸经,经云脾统

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血虚津少”脾津乃气分之阴液……以化为血;脾之统血,功于脾气,也功于脾阴。唐氏所言,明确指出了脾阴的重要统血功能。
(三)甘淡滋脾法
  唐容川在论及慎柔之养脾阴秘法时曰:“滋阴之法,亦各不相同。若脾阴虚,脉数身热,咽痛声观。慎柔五书用养真汤,煎去头煎,止服二三煎。取无味之功以补脾,为滋养脾阴之秘法。”唐氏在书中亦言:“李东垣治病以气为主,故专主脾胃,然用药偏于刚燥,不知脾不制水固宜燥,脾不升津则宜滋。”可见,用甘淡之味滋养脾阴,实为养脾阴之正法。“脾经忧虑,伤其血而致唾血者,以脾主思虑,故每因思虑而伤脾阴。睡卧不宁,怔仲劳倦,饮食不健,宜用归脾汤。”清唐宗海《血证论》云:“不知脾阳不足,不能薰化水谷者,砂半姜蓮,自系要药;若脾阴不足,津液不能融化水谷者,则人参花粉,又为要药。”
四、唐容川脾阴学术经验的临床应用

在唐容川的脾阴学说中,阴阳、水火和气血的上升与下降,都在于脾的运化。如其在《血症论》中所言:“其间运上下者,脾也。水火二藏,皆系于天。人之初胎,以先天生后天。人之既育,以后天生先天。故水火两藏,全赖于脾。”即是说,从脾阴学说的角度看,临床中诸多复杂症状,气、血、火等不正常表现,其主治均在于脾,因而宜以治脾为主[13]。唐容川在论及慎柔之养脾阴秘法时曰:“滋阴之法,亦各不相同。若脾阴虚,脉数身热,咽痛声观。慎柔五书用养真汤,煎去头煎,止服二三煎。取无味之功以补脾,为滋养脾阴之秘法。”

(一)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消渴病,消渴本质在于人体津液代谢失常,病机在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典型病例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喝水多、吃饭多、体重少,同时还表现为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口谈乏味、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症状[14]。从脾阴学说的角度来看,出现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以阴虚为本质、燥热为表症,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大多为脾阴不足[15]。五脏之阴相通,临床上,往往可见由于脾阴虚损,不能濡养他脏,而致他脏受累。从脾虚角度出发分析2型糖尿病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可采用人参固本汤(人参、 熟地、生地、白芍、天冬、五味、知母、陈皮、麦冬、炙草)加减治疗糖尿病。学者刘传旭等[16]人认为运用滋补脾器以降糖的药方医治脾阴虚可以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很大程度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脾阴学说应用于糖尿病可以提高其治疗功效。

2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消渴病,《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是中医学对消渴最早的记录。传统中医认为消渴病位在五脏,以脾(胃)、肝、肾为主,涉及心肺;阴虚或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多虚实夹杂。

从脾阴学说的角度来看,脾阴不足、脾气亏虚,导致气虚不摄精微,精微自下,丢失过多,而成阴津亏耗,最终形成气阴两虚之证。同时,有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大多为脾阴不足[15]。同时,五脏之阴相通,其中,脾阴、肾阴为五脏阴之根本,他脏阴伤最终损伤脾、肾之阴,阴损及阳,故在疾病后期或久治不愈者,多出现阴阳俱虚的表现。在临床上,也可出现由于脾阴虚损,不能濡养他脏,而致他脏受累的情况。那么,早期健脾滋阴是改善糖尿病脾阴亏虚的治疗方向。

从脾虚角度出发分析2型糖尿病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可采用人参固本汤(人参、 熟地、生地、白芍、天冬、五味、知母、陈皮、麦冬、炙草)加减治疗糖尿病。学者刘传旭等[16]

人认为运用滋补脾器以降糖的药方医治脾阴虚可以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很大程度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脾阴学说应用于糖尿病可以提高其治疗功效。

(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于中医学的“心悸”、“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疾病,由于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内里虚弱而起,病机在于气阴两虚、心脉不通。以气阴两虚为本,以瘀血内阻、心脉不通为标。因消渴病情绵长、经久不愈,而久病必虚、必瘀,因虚致实,形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可见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气阴虚,是疾病之本,阴虚则热,热经久聚成毒,热毒损伤阴液,加重阴虚。从唐容川脾阴学说来看,脾阴虚时,难以运化、滋养,血液粘稠浑浊、血流不通畅,阴虚长久得不到纠正,使血成瘀,而热与血结,亦可致瘀,瘀血日久不散,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可从脾阴学说的角度进行治疗,予以患者滋养脾阴的药物,如新麦冬养荣汤(人参、麦冬、五 味子、当归、白芍、生地、知母、陈皮、黄芪、 甘草),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效果较佳。

(三)2型糖尿病合并更年期综合症

2型糖尿病合并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在于阴阳平衡失调造成,治疗时,以补阴,平衡阴阳为主要方法。从唐容川脾阴学说来看,脾阴虚衰,阴液不足,因此水谷精气失运化,肾失滋养,遂致在于滋补脾之阴阳。2型糖尿病合并更年期综合症,可选用右归饮加减(药用熟地、山英肉桂、枸杞子、制附子、肉鹿角胶、苑丝子、山药、党参、白术等)进行治疗。唐容川《血证论》言:“脾经忧虑,伤其血而致唾血者,以脾主思虑,故每因思

虑而伤脾阴……宜用归脾汤。”用归脾汤是为正解,养脾阴同时可顾肾之阴、肺之阴,于是俱疫。

结语

唐容川脾阴学说在现如今仍沿袭并为有效手法,其学术经验在临床应用中起到较好的效果,对治疗一部分疾病如慢性咳嗽、糖尿病、肝病、干燥综合征等均有显著疗效,其脾阴学说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医术的空白,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大量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唐容川脾阴学说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理论指导层面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党琳,秦松林,晁旭. 从脾阴虚新视角探微老年功能性便秘[J]. 四川中医,2018,36(09):25-29.

[2]陆宇衡,周峰峰,窦丹波. 从脾阴虚论治溃疡性结肠炎[J]. 四川中医,2018,36(08):16-17.

[3]张福利,苏金峰,李富震. 试论脾胃虚弱之阴阳分治[J]. 中医学报,2022,37(06):1131-1134.

[4]郑璐璐,丁瑞丛,党中勤,等. 脾阴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J]. 新中医,2022,54(06):205-208.

[5]孙丽丽,张艳玲,黄东晖. 从脾阴论治慢性咳嗽[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03):687-691.

[6]吕蕾晶,姚雨风,李晶. 从脾阴虚论治脾胃病[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01):25-29.

[7]杨九天,刘喜明. 刘喜明从脾阴虚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04):28-31.

[8]张楠,张金玺,张六通,等. 基于“气分为三”广义脏气分类方法的脾阴虚证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7):3877-3879.

[9]杨九天,刘喜明. 脾阴虚内涵及方证刍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2):1849-1850+1874.

[10]郭婉琴,王语晴,牛雯颖,等. 基于中医古籍补脾阴方用药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0):96-100.

[11]郭淳,张北平. 从脾阴虚论治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验案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12):975-977.

[12]张芬. 基于脾阴理论的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探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

[13]陈松鹤,陈烨,俞鸿晖. 从脾阴虚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证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3):80-82.

[14]宋京泽,孟闫燕. 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应当重视脾阴虚病机[J]. 环球中医药,2023,16(05):987-989.

[15]刘明,林鸿国,何宜斌,等. 肝癌术后从脾阴虚论治的思路探索[J].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3,5(02):22-27.

[16]刘传旭,贾凡林,李建. 从脾阴虚论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0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