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之花盛开在小语课堂——小学语文美育渗透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让美育之花盛开在小语课堂——小学语文美育渗透策略初探

叶家婉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东镇名东小学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除了让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兴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想引导小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基础,就需要教师具备善于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源泉的敏捷性,重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究小学语文课堂美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美育渗透  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需要用优秀文化感染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和综合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而语文学科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和丰富的情感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因素,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的心灵进行净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汉字书写教育中渗透美育

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字义的本义到引申义的变化,在教学中可加以对学生汉字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音韵美、形体美和意蕴美。还可以通过随文识字,利用字理识字,可讲解汉字字形结构及背后的文化意义,感受汉字之美。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活动:遨游汉字王国时,在“汉字真有趣”板块中,引导学生进行猜字谜活动,我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汉字的有趣故事、古诗、对联、歇后语等资料,办一场趣味汉字交流会,在这场趣味汉字交流会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提高中华汉字更深刻的了解。在“我爱你,汉字”板块中,我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多种形式的认识,如汉字可以做成扇面、印章、剪纸等。在教学汉字字体的演变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变化,然后让他们尝试画一画,去感受汉字的神奇与蕴含的美。接着,通过让学生欣赏南朝智永楷书《千字文》、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明代文征明行草《千字文》,提高自己的欣赏美能力。最后,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练字,提高对汉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感受汉字之美,将汉字之美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心里。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

古诗词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意境塑造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秉承美育理念,通过图片、视频、解读,向小学生展现古诗词本身蕴含的意境美。

如:在教授三年级上册古诗《山行》时,我首先为学生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杜牧的心境,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该首诗歌的核心思想。然后,我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这该首诗歌的基本内。接着,我着重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首诗歌的意境之美,是美育教学最重要的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从“山路、人家、白云、红叶”去感悟深秋自然之美,牢牢紧扣本首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图片让学生进行遐想,激发小学生的丰富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探索《山行》这首诗歌给自己带来的美学感悟。最后,让学生再通过美美的朗读去走进杜牧的内心世界,感受意境之美,提高自己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在课文朗读中渗透美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见手段,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所有的课文的学生都离不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方法,通过多创造和设计朗读环节,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欣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美、感悟自然美和人物形象美,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的真情。

如: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体会清少纳言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然后,在体会后引导学生朗诵时配上音乐,富有韵味的语言配上美妙的音乐,便可轻易走进清少纳言的世界,体会他内心的情感。接着,在通过将课文改编成诗歌,进行配乐师生演绎读,感受清少纳言内心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恬静。最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清少纳言不同的感悟,配乐写一写自己认为每个季节最美的事物,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在品词析句中渗透美育

法国作者雨果曾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翅膀。”只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才能感受其魅力,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课文中的很多语句都是作者的独具匠心的表达,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善于去挖掘表达特别的句子,更好地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引导学生慢慢品味,感受语言的韵味,用智慧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感受语文的美。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许地山的《落花生》中,我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些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许地山通过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花生不图虚名、朴实的美好品性。“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本文的主旨句,引导学生深刻去感悟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确人要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而不是只顾及外表的美丽,却将内心的美置之不理的人。在教学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去发现在生活中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人,比如警察、清洁工、农民、教师等等,让学生除了感受语言的韵味之外,也感受到社会的美和人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五、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摘记中渗透美育

语文是一门重视积累的学科,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在平时让学生进行阅读摘记,在阅读摘记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每周将课内课外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摘抄,并写下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多摘抄多积累多思考,每周再花时间对自己摘记的内容进行朗读,读出韵味。每周对学生的摘记内容进行点评,评出优秀作品供其他同学学习,每学期评出阅读之星。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效果非常显著,学生的习作水平有较高的提升,对美的句子感悟也有更完整的见解,所写文章的句子更加优美,立意更加深刻。

六、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美育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学习过程中,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习中感受语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感,教师应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如手抄报、手工作品、书法作品、作文等。

如:在教学《京剧趣谈》时,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国粹有所了解之外,我还通过课外拓展京剧脸谱,让学生课后进行制作京剧脸谱,感受脸谱之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竹节人》时,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根据作者的文字介绍,让学生进行竹节人的制作,并到课堂上演绎竹节人战斗的情景。紧接着,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都理解得非常透彻。最后,引申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探究、善于观察,去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感受生活的乐趣。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向同学们介绍中秋节的风俗,鼓励孩子进行手抄报创作以及进行灯笼制作,弘扬中秋民俗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中秋节民俗的了解,感受中华民族的民俗之美。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已有观念,教学时始终贯穿美育,采取多种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美育资源,积极探索课程中的审美元素,为学生创造美的环境,力求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董德勇.渗透美育教育体会语文之美——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3(08):60.

[3]李月菊.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师者讲坛,2015,(177).

[4]胡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元素[J].文教资料,2016(1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