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在提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PDCA管理在提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应用

朱长凤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41000

【摘要】目的:研究提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有效方案。方法:2022.02至2022.05,以院内常规管理为主,为改进前。2022.09至2022.12,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改进后。改进前、后,各选入住院卧床患者520例、519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不同时间节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结果:2022年9月—2022年12月为改进后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为90.5%(470/519),比2022年2月-5月为改进前的72.9%(379/520)高,并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方面,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方案的价值显著。

【关键词】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PDCA

压力性损伤属于卧床、老年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此类人群的生命质量。有关统计显示,全国范围内,每年因压力性损伤合并症死亡的人群约为6万左右[1]。现阶段,各大医院积极开展针对不同程度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但是重症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对于压力性损伤而言,通过早期预防与干预的形式,可有效降低发生率,从而维护住院卧床患者生命安全,减轻其痛苦程度,提高护理质量[2]。本研究评析提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2年2月-5月,选入住院的卧床患者520例,为改进前。本组男、女各为261例、259例。年龄区间:46~83岁,平均值为(58.34±4.74)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各为196例、201例、123例。2022年9月-12月,选入住院的卧床患者519例,为改进后。本组男、女各为260例、259例。年龄区间:45~84岁,平均值为(58.29±4.69)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各为183例、190例、146例。两组基础资料无统计价值,P>0.05。

1.2方法

执行PDCA循环管理,如下:(1)计划(Plan)。选择8名人员组成PDCA小组。由小组成员确立主题,并进行讨论,做出相应计划。对我院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设定目标。确定提高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目标值为87.5%。召开小组会议,分析现阶段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不到位的原因,并绘制鱼骨图。依据二八法则,明确本次需改善的问题。相关问题包括:宣教,体位管理,皮肤清洁,减压措施不到位等。然后选定要因,从人、料、环、法四个维度进行确定。结合上述要因,拟定对策。例如,针对专业知识缺乏问题,拟定培训计划,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包括院级培训、科级培训,并重视对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预防操作的培训。对于健康教育形式单一问题,主要是从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小讲座、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面进行干预。而关于缺乏统一评价标准,主要是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制定压力性损伤预防评价标准、将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管理制度落实到位。(2)实施(Do)。明确不可避免压力性损伤,查阅文献和书籍,结合当前具体情况,更新压力性损伤、高风险人群报告与处理流程。与此同时,制定预防成人患者压力性损伤质量评价标准检查表。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干预对策,比如,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培训学习,提升其压力性损伤预防操作技能,进而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实施健康宣教,增强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评价标准,加强三级质控,做好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的具体管控工作,有效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3)检查(Check)。分析实施结果,计算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4)处置或改进(Action)。针对上一环节存在的问题,积极处理,并制定下一环节改进措施。

1.3观察指标

统计改进后、改进前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以院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情况,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7.0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通过X2检验、t检验。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

2022年9月—2022年12月为改进后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为90.5%(470/519),比2022年2月-5月为改进前的72.9%(379/52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n(%)]

时间

例数(n)

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

改进前

520

72.9%(379/520)

改进后

519

90.5%(470/519)

X2

54.3003

P

<0.001

2.2患者满意度评分

改进后护理满意度比改进前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患者满意度评分[n(%)]

时间

例数(n)

患者满意度评分

改进前

520

96.29±2.34

改进后

519

91.01±2.62

t

34.2604

P

0.0000

3讨论

压力性损伤即为压疮,症状以红肿、溃烂、渗液为主,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发生。此合并症易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中。这是因为此类患者的肢体活动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从而增加其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特别是老年长期卧床病人,是压力性损伤的高风险人群。这是因为其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加之长期卧床、皮肤组织层较薄、机体营养状态不佳等,致使其更易发生压力性损伤[3]。压力性损伤能够直接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影响疾病转归,甚至引起纠纷。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段积极预防压力性损伤非常必要。但是对于部分医疗机构而言,护理人员开展压力性损伤评估期间有误报、漏报、评估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影响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PDCA循环管理方式作为当前医院内常用的管理手段之一,能够从多方面督查护士压力性损伤预防落实情况。此种管理形式可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其压力性损伤知识掌握程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准确的压力性损伤评估服务,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4]。本实验结果可见,2022年9月—2022年12月为改进后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为90.5%(470/519),比2022年2月-5月为改进前的72.9%(379/520)高,患者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PDCA管理方法的运用,有效提高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此外,借助于专项整改活动,促使临床护士的足跟压力性损伤预防意识增强,并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而通过理论、操作技能培训方案,使得护士预防意识、知识、技能等均提高,从而降低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从科室自我监控至护理部质控,能够实现以点带面、层层把控[5]。基于此,院内压力性损伤质控效果提高。

总而言之,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促使提高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提高,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宁.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J].名医,2022,(16):123-125.

[2]王茹,潘婷.FOCUS-PDCA提高CCU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8):1172-1177.

[3]宋志红,焦改梅.呼和浩特市三级综合医院压力性损伤现患率的调研及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04):291-295.

[4]尤宗兰.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分析[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8(01):65-67.

[5]姜新,刘静,顾学勤等.吉林市社区养老院卧床患者及照顾者对压力性损伤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10):134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