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复材成型模具轻量化设计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框架式复材成型模具轻量化设计方法

仵向龙   张泽亮    潘发展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89

摘要:框架式通常包括型面板和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通常是通过实验设计的,并保留设计定义隔板参数,如层厚度和层间距。模具质量越高,材料消耗越大,模具的制造成本就越高。因此,有必要研究轻量级设计。基于Abaqus软件,目标是轻量化模具,在实体和壳单元条件下对复合材料进行建模,进行硬度和强度分析,可靠地分析材料实体被代替壳单元,优化复合材料隔板的厚度并确定材料的尺寸。

关键词:框架式;成型模具;有限元分析

目前,保证模具的硬度,业内普遍采用保守设计来确定型板、隔板厚度、通风孔等参数。模具质量更高,材料消耗更高,生产成本增加。热容量的增加也会影响复材成型,而质量的提高也对相应设备的制造,运输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吨位要求,这就需要设计轻量化。

一、框架式模具结构分析

轻量化设计主要是对设计对象的优化和对材料、结构、制造等的分析。其中,设计优化是实现轻量化的重要途径,结构优化通常包括拓扑、形状和尺寸。在设计结构的模具时,研究人员进行了拓扑优化研究。使用拓扑已被用于开发轻量化结构和框架式模具复合材料的组件,优化的拓扑通常是不规则形状的,需要重新设计桁架难以加工。尺寸优化通过减小隔板厚度和增加列间距间距来减轻模型的重量,而不改变现有模型的形状。复合结构材料的模具如图1所示由型面板、吊耳、隔板。图1中的复合模型的长度、总宽、总高、隔板厚、间距分别是2040、1140、488、10、335mm,吊装模具共有4个在两侧模具用于吊耳,纵横焊接以确保板的硬度。一般采用隔板厚度间距较小设计方法,但这种方法不仅会造成材料损失,而且还会增加模具的总重量,这不符合轻量化模具的概念,为了保证模具的硬度,减小了模具的总重量,在减小厚度的条件下,但由于设计轻量化,采用实体分析方法制作多个3D实体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因此,壳单元模型是有限元分析和尺寸优化的首选,保证了壳单元计算的准确性。

图1成型模具结构

二、典型工况分析

1.建立有限元模型。为了比较壳与实体单元准确性,使用壳与实体单元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和模型位移。研究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屈服值分别为A3钢、210000MPa、0.3、7800kg/m3、235MPa。对于有限的软件需求,实体与壳单元模型为0.583、0.590吨质量或允许范围的1.2%。在匀速起吊方向上,实体与壳单元被分割成网格,如果它们具有相同的网格大小,则实体模型单元的数量将是壳单元数量的两倍。因此,使用壳单元分析可以减少计算时间,本文框架式分析了结构模型在4种力学性能,环境温度、支撑条件、固定约束4个角边模具底部和总重力下的力学性能。在温度和铺贴条件下,模具的四个下角被固定,所有的重力场和模具都具有均布力,为20000N均布力。在室温下,上升速度均匀,固定吊耳处,重力场施加;环境温度,起吊加速度条件,固定吊耳处,一般重力场施加3倍。

2.分析结果。在参考条件下,应力和移位分布的趋势进行了讨论,壳单元是非常接近的实体单元分析的结果。模拟中不同仿真条件下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1)在上述运行条件下,相同的最大应力不得超过屈服强度,以满足设计强度。(2)匀速吊起条件下,最大应力和最大加速起吊之间的近似误差20%。在其他条件下,等效应力的最大误差约为5%。最大位移误差偏差小于3%,一般来说,实体与壳单元模型之间的分析结果略有不同,这些模型可用于壳代替实体单元来分析模型变形量。

三、基于壳单元模具优化设计

为了分析模型的工作条件,可以通过壳代替实体单元来分析模型变形量,所以这部分优化设计主要是基于壳单元模型。

1.趋势分析。如果隔板设计厚度为10mm,且框架重量大于或等于复合材料总重量的50%,则应特别注意优化厚度,以减少重量与模具总重量的比例。首先,隔板厚度法分析复合材料在高强度,吊装、铺贴条件下的应力、位移。根据复合式的要求,可以保持模具的重量、应力、位移趋势,使其与隔板厚度相匹配。如图2所示,总质量和厚度之间的关系从4毫米增加到10毫米,(1)基本上是呈线性正的;(2)与加速吊起条件相对应的最大应力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铺贴条件的最大应力趋势相反,但在所有情况下,相同的最大应力不超过屈服强度。(3)在所有情况下,最大位移随着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厚度减小,最大变形增大,因此应在重量轻的前提下保证最大变形要求。

图2隔板厚度对不同工况应力/位移影响

2.优化尺寸。使用有限元软件,可以根据内置可用优化算法的用户限制来优化对象分析。本文档基于Bakhus软件模块,该模块用于各种设计变量,以优化尺寸,框架,隔板厚度和尺寸优化。选择负载优化作为目标函数,有限元中的应变能通常是每个单元总应变能,它是结构整体可柔性度量,可以用表示:

柔度是硬度的对倒数,应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硬度。作为目标功能,应变能力优化了模具铺贴的尺寸和吊起工况,确保模具减小重量,硬度满足要求。在铺贴条件下,分析框架隔板厚度、等效应力、位移分别8mm、22.22MPa、0.063mm;加速吊起条件下的尺寸优化分析表明,厚度、等效应力、位移为8mm,、65.57MPa、0.027mm,一般为保证刚度与强度要求,选用电隔板8mm,模具总重量减轻0.519吨,重量应减轻12%左右。这里描述的优化方法表明,可以通过减小隔板厚度来减轻模具的重量。

使用实体与壳单元,在四个条件下创建了结构材料的最终模型:支撑,匀速吊起、加速吊起、铺贴。使用Abaqus软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模型应力、位移,并比较计算实体与壳单元,以确保位移计算在特定条件下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壳体单元可以替代实体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模具重量根据模具单元的强度进行优化,框架隔板厚度优化为8mm,以保证模具的重量。这可以作为模具尺寸优化,硬度和热平衡测试,钻孔模型和间距效应等研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岳明义.热压罐成型工艺所用框架式模具的变形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21,26(5):148-152.

[2]白冬梅.大型复杂框架式模具温度场模拟[J].复合材料学报,2021,30(S1):169-174.

[3]张珠波.拓扑优化在框架式模具结构选形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21,405(9):62-63.

[4]王益宝.框架式复材成型模具轻量化设计方法[J].航空制造技术,2021,61(Z2):82-86.

[5]陈全.大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轻量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21.

[7]施广博.基于知识的复合材料模具支撑结构设计[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